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480374
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探析(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滕 晶
第1页

    参见附件(340KB,2页)。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1)

    摘要:系统论述了古今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认为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外到内,由简到繁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以及新的理论观点的提出,使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是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确实存在着复杂多变的特性,找出中风病病理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主要病机及阶段病机特点,是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研究;述评

    中圈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5-0962-02

    中风病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四大疑难病证“风劳鼓膈”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症状。本病具有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四高的特点,是老年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深入的探讨中风病的发病机理,对于防治中风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此,本文拟对中风病病因病机古今理论作一综合论述。

    1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溯源

    中医学对中风病的研究历经了2千多年。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其后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段时期,为唐宋以前的外因论,唐宋以后的内因论。

    1.1外因论 风邪外袭,深入肌腠,正气不足,邪气稽留是唐宋以前主要倡导的是中风的发病机理。《内经》中最早提出了“内虚邪中”的观点,如《灵枢·刺节真邪》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人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素问·风论》指出:“风之伤人也,……或为偏枯。”《灵枢·刺节真邪》中有:大风在身,血脉偏虚,虚者不足,实者有余,轻重不得,倾侧宛伏,不知东西,不知南北,乍上乍下,乍反乍复,颠倒无常,甚于迷惑。《灵枢·九官八风》曰: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后世医家直到唐宋以前,大都继承或发展了《内经》的外因论。汉·张仲景《伤寒论》中有:“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隋·巢元方亦日:“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风偏枯者,由血气偏虚,则腠理开,受于风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也认为中风“皆因风邪中于经络”所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4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