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07年第9期
编号:11506612
虚实理论与八纲及阴阳之虚证研究的解读(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年第9期
     中医的寒热虚实研究结果,确验证了内经虚实之证的疾病理论。“今热为有余,寒为不足。”“虚者不足,实者有余,”“泻有余,补不足,”从理论到病例都证实了内经疾病虚实理论运用的准确合理,这是一套完整的疾病发现与治疗的理论,只是没有被完整的发现使用。

    3 阴虚阳虚之证研究与内经的虚实之证理论

    中医以阴虚阳虚之证研究其证本质,结果一直困扰疑惑着对证本质的研究人员,环核苷酸指标测试:“在对环核苷酸指标的考察中,阳虚证普遍有环腺苷酸(cAMP)明显偏低现象,虽有少数反常,但cAMP/cGMP(环鸟苷酸)比值总是偏低。而阴虚证则相反,cAMP有普遍升高现象,比值cAMP/cGMP有升高,也有不明显降低现象。阴虚证和阳虚证(“阳”证和“阴”证)呈现出明显的升高降低规律。在免疫功能方面,阳虚与阴虚,似乎也有值得参考的规律,阳虚只有功能低下,阴虚则除了低下之处,还有亢进。微量元素检测:阳虚证:血清锌含量较正常人明显偏低:阴虚证:血清铜含量较正常人明显升高。血清铜含量对阳虚证患者有偏低,也有偏高,但锌含量却是一致性偏低,血清铜含量对阳虚证患者有高低变化,但对阴虚证患者是一致性偏高、阴虚证、阳虚证铜、锌含量的偏高、偏低总体规律是清晰的。血液流变性质检测:阳虚证:血浆成分下降,血浆黏度下降;阴虚证:血浆成分增高,血液黏度增高,阴虚证和阳虚证有明显的对应偏高低规律。体内代谢水平:阳虚证:体内代谢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偏低;阴虚证:体内代谢水平(分解代谢和能量代谢)明显增高。血浆PGE2和PGE2,浓度变化:阳虚证PGE2较正常人偏低;阴虚证PGE2较正常人偏高。血清脱碘酶(γT3)、T3、T4阳虚较正常人偏低;阴虚证(γT3)、T3T4较正常人偏高。血清酪氨酸,阳虚证:唾液蛋白质含量明显偏低;阴虚证:血清酪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以上是中医证本质研究结果。
, 百拇医药
    “人体微量元素的测定是提供中医鉴别诊断的客观指标。绝大多数阴虚病人血清中铁的元素含量偏高,阳虚病人血清铁的元素含量低于正常人。”阴虚证含铁高,阳虚证含铁低。只要辨证准确,对证检测是同一种病的阳虚与阴虚之证的同一指标,必然是阳虚阴虚之证的高低分明。

    从阴虚阳虚之证的研究中证实了内经虚实之证理论的准确性。研究的结果确能验证内经理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阴盛则阳虚,内外皆寒,为虚,为不足,应补其不足。阳盛则阴虚,外内皆热,为实,为有余,应泻其有余。阳虚则外寒,为不足,为虚证,阴虚则内热,为有余,为实证。体现了“虚者不足,实者有余”、“今热为有余,寒为不足”的理论。内经基础理论的虚实寒热辨证论述,阴虚则内热,热为实,为有余,阴虚病的各项指标都高于正常人,所以阴虚为实,应泻其有余,为治疗方法。阳虚为寒,为虚,为不足,各项指标都低于正常人,所以阳虚为虚,应补其不足,为治疗方法。

    从“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一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论述。也可得出对疾病治疗的方法。阴胜则阳虚,阳虚为阳病,阴胜则寒,寒为不足,为虚证,“阳病治阴”,就是补其不足,虚则补之。阳胜则阴虚,阴虚为阴病,阳胜则热,热为有余,为实证,“阴病治阳”,就是泻其有余,实则泻之。这是从两各方面对内经疾病虚实理论对疾病的识别与治疗方法应用的论述。寒热是某种物质的,有余不足引起。虚证与实证是某种物质有余不足现象的总称。
, 百拇医药
    4 内经疾病虚实理论与八纲及阴阳之证的解读结果及结论

    内经是两千年前医疗实践总结的理论,与八纲辨证及阴虚证阳虚证研究相比,现实的八纲与阴虚证阳虚证是没有完全认识理解内经疾病理论的理论,是不完整的理论。只论虚,不论实,只补虚,不泻实。只知道寒热证,不知道寒为不足,热为有余;虚者不足,实者有余。不知道有余不足,就不知道“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的应用。就不知道疾病产生与治疗规律。不知道五行与五味的虚实补泻关系,就不知道中药使用规律。在认识理解内经疾病理论规律时,对疾病产生与治疗,对中药的使用就变得简单容易。内经理论是人类医疗实践经验总结的理论.是能指导于医疗实践的理论。

    研究的结果:“百病之生,皆有虚实”、“处百病,调虚实”、“虚者不足,实者有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这是人类医疗实践总结的经验理论,是规律。结论:虚实之证理论是传统医学对疾病产生与治疗唯一完整合理的理论。, 百拇医药(刘吉科)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