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1994033
大黄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刘桂芳 周 强 仝小林
第1页

    参见附件(3063KB,4页)。

     大黄附子汤首载于《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篇:“胁下偏痛,发热,其脉弦紧,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炮)细辛二两。”方中三药寒热并用,相反相成,用治寒实内结,具有温阳散寒、泻下冷积之功,后世称其为温下剂的代表方。唐·孙思邈将本方去细辛,加参、姜、草,并调整军、附用量,名为温脾汤,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主“治下久赤白连年不止,及霍乱,脾胃冷实不消方。”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亦载温脾汤,方由“浓朴、干姜、甘草、桂心、附子、大黄”组成,重在温中,主“痼冷在肠胃间,连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服诸热药不效”。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63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