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11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170503
巨刺远端穴配合颈部运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对照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口锁堂,吴耀持,蔡秀水,王立童,唐银娟,陈晰,孟巍巍,刘顺超,马恰怡
    参见附件(12kb)。

     1.5 临床观察方法

    1.5.1 CSA症状与功能评分量表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采用CSA症状与功能评分量表[4]进行评分,眩晕12分(眩晕程度6分,频度6分),颈肩痛6分,头痛6分,日常生活及工作6分,全表满分30分,每项均分为4个等级。量表固定由一名医务人员进行评定。

    1.5.2 TCD观察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TCD检测,分别测定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

    1.6 疗效评价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眩晕》[5]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拟定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眩晕等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②显效:眩晕等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但因劳累、天气变化后仍有轻度不适,即头微有昏沉,可正常生活及工作;③有效:头昏或眩晕减轻,仅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④无效:头昏沉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7 统计学分析

    结果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评价,用Ridit分析进行比较;两组症状及其功能评分结果等用(±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治疗结束即时疗效结果

    见表1。经Ridit检验得到治疗组:R—【sub】1【/sub】0.54,对照组R—【sub】2【/sub】0.45, u1.72 (P>0.05),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即两种方法治疗CSA的近期疗效有没有差异。

    表1 治疗结束即时疗效结果比较

    2.2 6个月后随访结果

    表2 6个月后随访结果比较

    见表2。经Ridit检验得到治疗组:R—【sub】1【/sub】=0.42,对照组R—【sub】1【/sub】0.59,u3.30 (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即两种方法治疗CSA的远期疗效有差异。

    2.3 两组症状及其功能评分结果

    表3 两组症状及其功能评分比较(±s)

    见表3。经t检验,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1,说明两种方法治疗CSA治疗前后症状及其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两组症状及其功能评分比较P>0.05,说明组治疗前后症状及其功能评分没有差异性;但治疗后两组症状及其功能评分比较P<0.01,说明两种方法治疗CSA对其症状及其功能评分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即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4 两组治疗前后VA-VB的Vm的结果

    表4 两组治疗前后VA BA的Vm比较(cm/s,±s)

    见表4。经t检验,治疗前两组VA、BA的Vm检测结果比较P>0.05,说明两组治疗前VA、BA的Vm结果比较没有差异性;但治疗后两组VA、BA的Vm结果比较P<0.01,说明两种方法对CSA患者VA、BA的Vm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即治疗组在改善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加剧,CSA的患病率日渐增高。现代医学研究发现,CSA的发生,有众多因素,但增生骨赘直接压迫并不是CSA的主要原因,而更多见的是颈椎关节功能紊乱和椎动脉痉挛,由此为针灸配合自主活动疗法治疗CSA提供了可行性。有资料表明,颈椎病变所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一般约1/3患者5年内发展为脑梗死,有的只发作1~2次即可形成脑梗死[7]。因此即时有效地治疗CSA具有解除患者病痛和预防卒中的双重意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