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1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179283
粗针神道穴平刺治疗面神经炎临床多中心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宣丽华 虞彬艳 高宏 戴朝富 张海峰 徐福 李雪珍 邱昌民
第1页

    参见附件。

     1.2 诊断和纳入标准

    参照贝政平主编的《内科疾病诊断标准》[2],将诊断为面神经炎且年龄在18~65岁、发病6个月内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不符合以上纳入病例标准,排除:中耳炎、乳突炎、腮腺炎等并发的周围性面瘫;后颅窝病变如听神经瘤、颅底脑膜炎、癌证颅内转移、多发性硬化等引起的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有糖尿病史患者;妊娠妇女。

    1.4 中止和脱落标准

    治疗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其他疾病,不能坚持治疗者为中止病例。

    由于其它原因不能坚持治疗而未完成本研究规定的观察疗程者为脱落病例。

    2 治疗方法

    2.1 粗针平刺组

    取穴:神道穴。针具(特制):直径1.0mm,长度100mm。操作:穴位消毒后双手持针快速破皮,然后约成10°角进针,沿督脉经向下平刺直至针根部,医者不使用提插捻转等手法,患者无酸胀疼痛感,留针2h。

    疗程:每周4次,8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观察。

    西药基础治疗:强的松片30mg/天,连续5日,以后10日内逐渐减至每日5mg。弥可保针0.5mg,肌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10天;维生素B1 10mg口服,每日3次。

    2.2 传统针灸组

    取穴:攒竹,阳白,地仓,下关,颊车,迎香,合谷。针具:佳辰牌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规格:0.25mm×40mm。操作:穴位消毒后进针,行提插捻转手法,患者得气,留针30min。

    疗程:每周4次,8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观察。

    基础用药同粗针平刺组。

    3 临床评价观察指标

    3.1 改良Portmann临床简易评分法(简称RPA积分)[3]

    观察皱眉、闭眼、动鼻翼、微笑、吹哨及鼓腮等六项自主运动,与健侧对比评分,每项3分,最后加安静时印象分2分,总分20分。与健侧基本相同记3分,运动减弱记2分,稍有运动记1分,完全不能运动记0分。完全正常时20分,20~17分为临床完全恢复,16分及以下者为部分恢复,3分及以下者为无效。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评定并记录。

    3.2 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4]

    House-Brackmann(H-B)系统简称H-B面神经功能分级,美国耳鼻咽喉和头颈外科学会正式采用其为统一的标准,是第五届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推荐使用的系统。它是迄今为止在面神经功能评价方面较完善、应用较广的一个系统。这一评估系统按面肌静态对称、运动范围和程度及有无联动分为6个级别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评定并记录。

    3.3 临床疗效评价

    根据H-B分级及PRA评分法拟疗效标准如下:

    痊愈:面部表情肌恢复正常,额纹显露,眼裂正常,闭目已实,口角对称,鼓气口角不漏气,各种反射恢复正常。House-Brackmann量表测试Ⅰ级,RPA积分20分;

    显效:面部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House-Brackmann量表测试Ⅱ级,RPA积分≥17分;

    有效:面部表情肌大部分恢复,额纹基本显露,闭目欠实,鼻唇沟稍浅,各种反射大部分正常。House-Brackmann量表测试Ⅲ级,RPA积分>3分;

    无效:面部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House-Brackmann量表测试Ⅳ级及以下,RPA积分<3分。

    3.4 安全性评价

    观察与治疗有关的不良事件:晕针、断针、感染等情况(例数)。

    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mmHg)、脉搏(次/min)、心率(次/min)、呼吸(次/min)。

    3.5 依从性评价

    记录两组入选病例中止和脱落病例的例数,并统计分析,了解患者是否完全遵从医嘱或治疗的程度。

    3.6 统计方法

    本研究的统计软件包采用SPSS (16.0版)软件进行数据的医学统计。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选用Wilcoxon秩和检验的方法,构成比之间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4 研究结果

    4.1 面部症状改良Portmann临床简易评分法(RPA)积分

    治疗前两组样本面部症状RPA积分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分别对两组样本治疗前后的面部症状RPA积分进行组内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说明粗针平刺组和传统针灸组对改善患者面部症状RPA积分的效果都比较显著。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样本的RPA积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粗针平刺组在改善面神经炎患者面部症状RPA积分上优于传统针灸组(见表1)。

    4.2 H-B面神经功能分级

    治疗前两组样本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分别对粗针平刺组和传统针灸组两组样本H-B面神经功能分级进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1,说明治疗后两个组均能有效的提高面神经功能等级。组间比较,经统计分析,P<0.05,治疗后两组样本的面神经功能等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粗针平刺组在改善面神经炎患者H-B面神经功能上优于传统针灸组(见表2)。

    4.3 临床疗效比较

    将两组样本经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比较,粗针平刺组患者的痊愈率为76.72%,传统针灸组为54.39%,经统计分析,P<0.01,两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见表3),说明粗针组疗效明显好于传统针灸组。分别对各中心的痊愈率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见表4~6)。

    4.4 安全性评价

    在整个课题实施过程中无晕针、断针、血肿、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

    4.5 依从性评价

    在整个课题实施过程中有10例脱落病例,脱失率4.20%,小于设计的脱失率≤15%,说明依从性好。其中:粗针平刺组4例,脱失率3.33%;传统针灸组6例,脱失率5.00%。经χ2检验,P>0.05,各组的脱失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见表7)。

    5分析与讨论

    面神经炎病因主要是由于外界因素,如寒冷、病毒感染及机体的应激状态引起面神经不同部位小动脉痉挛,从而造成面神经供血障碍,因缺血而水肿,进一步又使血管受压导致缺血加重,因而产生面神经麻痹或表情肌瘫痪。其发病机理也存在许多假说,如病毒感染学说、面神经微循环障碍学说、免疫缺陷学说等等[5-6]。目前认为其可能的主要致病因素有:物理因素[7]、病毒感染[8]、血流障碍[9]、免疫异常[10]、血管内血液因素等。上述各种因素引起茎乳动脉痉挛,毛细血管缺氧、组织水肿,继而引起骨管压迫,形成恶性循环,最后造成神经变性。面神经干及鼓索支常出现充血、水肿,有时水肿能达正常的2倍以上,晚期则可发生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治疗上急性期以改善面部血循环,促进面神经局部的水肿和炎症的消退为原则,以免面神经进一步损伤,尽快恢复其功能。恢复期的治疗原则是尽快使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加强表情肌功能的训练。

    面神经炎在中医中属于“面瘫”的范畴,发病关键在于人体正气不足,阳气虚损,卫表不固,脉络空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5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