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1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179130
益胃生津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李强 丁娟娟
第1页

    参见附件。

     1.3 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维酶素片(山东鲁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40303,规格:0.2g/片),口服,5片/次,3次/天;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30211776),口服,20 mg/次,3次/天;法莫替丁(湖南迪诺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51104),口服,20 mg/次,2次/d。(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益胃生津汤:黄芪30g,白术15g,麦冬15g,白芍20g,炙甘草5g,黄连6g,吴茱萸2g,蒲公英30g,莱菔子20g,乌梅10g,丹参30g,枳壳10g,半夏10g,当归15g。随症加减:痞满胀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木香以理气止痛;恶心欲呕者加藿香、半夏、竹茹以清热和胃降逆;泛酸者加吴茱萸、乌贼骨、益智仁以温中制酸;伴肠上皮化生者加三棱、莪术;伴腺体不典型增生者加牡蛎、贝母。1剂/天,水煎300mL,早晚各服用1次。两组均以6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服药期间均停用其他影响疗效药物,并注意饮食规律,禁暴饮暴食,忌食生冷、辛辣及煎炸食物,禁烟酒。

    1.4 疗效评价 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2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1)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胃镜示黏膜炎症完全消失,病理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消失。(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胃镜示黏膜炎症基本消失,病理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消失或减轻2度以上。(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示黏膜炎症明显好转,病理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消失或减轻1度以上。(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减轻或加重,胃镜示黏膜炎症无好转或恶化。以治愈、显效和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5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的痞满、纳差、嗳气、嘈杂的症状评分变化,症状评分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相关标准。治疗前后行胃镜、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胃窦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记录HP转阴率,常规检查血压、心率、肝肾功能,观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痞满、纳差、嗳气、嘈杂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 观察组伴幽门螺杆菌阳性27例转阴18例(66.67%),对照组伴幽门螺杆菌阳性28例转阴10例(35.71%)。观察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P<0.05)。

    2.4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检查均无异常。

    3 讨 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一种表型,大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以进行性胃腺体丢失和肠化生为特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及工作压力的加大,慢性萎缩性胃炎逐年升高,有资料表明在我国发病率已在7.2%以上[6],其中癌变率达10%~15% [7]。因此,积极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对阻断癌前病变,降低胃癌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与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现代医学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8],另外与遗传、长期饮酒、十二指肠液反流、年龄老化、免疫、环境等因素也有密切联系[9]。虽然现代医学对癌前病变的基础研究取得飞速进展,但临床仍无特效疗法,主要采用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增强胃动力以及止痛等对症治疗,大多不能使胃炎逆转,治疗效果并不满意,临床亟需一种全面兼顾的有效治疗方法,而这正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属于“胃痛”、“痞满”、“嘈杂”等疾病范畴,多由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七情失和等损伤脾胃,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气机失畅,痰湿内蕴,久之胃络自痹,气血运行受阻,胃失荣养,渐而黏膜萎缩。早在《素问•痹论篇》中就有“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之说。《丹溪心法•痞》中认为“脾气不和,中央痞塞,皆土邪之所为也”。《临证指南医案•积聚》中指出该病与瘀阻脉络有关[10]。沈晨君[11]认为胃病不论寒热虚实,内有瘀滞,不通则痛。寒则不通,热则不降,伤阴则滞而不运,伤阳则涩而不行。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在胃,脾胃气虚是病机根本,治疗时应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健脾益气以治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治标,从而阻断和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总结,自拟益胃生津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中黄芪、白术健脾益气,使胃中津液化生不绝;丹参、当归化瘀通络,使津液得以运行;麦冬、乌梅、莱菔子益胃生津,消胀除满;吴茱萸、黄连辛开苦降,补泄兼施;枳壳理气止痛;半夏和胃降逆;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既可缓急止痛,也可调和药性。诸药合用,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共奏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之功效。郑保平等[12]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病机分析,认为本病具有虚中有实、虚实错杂、本虚标实的特点。笔者在实践中也有此深刻体会,故在应用益胃生津汤生津益胃的同时,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从而进一步促进脾胃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痞满、纳差、嗳气、嘈杂的症状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秀娥意义(P<0.05)。这表明,益胃生津汤能明显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状态,使胃黏膜萎缩性炎症减轻或消失。另外,观察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益胃生津汤能给予病因治疗,较好地抑制幽门螺杆菌。这与方中蒲公英、黄连对幽门螺杆菌有很强的抑制或清除作用有关[13-14]。另外,该药用药前后无不良反应,说明药物作用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益胃生津汤能明显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状态,使胃黏膜萎缩性炎症减轻或消失,并能较好地抑制幽门螺杆菌,且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样品量较小,观察时间尚短,有一定局限性,有待于扩大样本量,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进一步深入探索本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1] 蒋时红,蔡小平,张文娴,等.胃康舒宁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J].中国试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95-197.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2,20(3):199-200.

    [3] 张万代,陈治水,危北海,等.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316.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2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