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12年第7期
编号:12238634
从痰论治中风探析(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1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年第7期
     3.2 祛痰化瘀治疗中风后不遂 中风后遗症患者,多肢体偏瘫,常感麻木、疼痛,多因浊痰痹阻经络,致气血经气闭塞不通。朱丹溪指出:“半身不遂,大率多痰”\[11\],此类患者临床以中风后肢体不遂,苔腻,脉滑等为主要见症。如以口眼歪斜为主,而肢体偏废不重者,可用宋杨倓《杨氏家藏方》祛风化痰的方剂牵正散;如兼见、口眼歪斜,痰涎壅塞手足麻木可选择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青州白丸子,如中风发后,见昏不知人,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痰气上壅,咽喉作声可选用另一方剂三生饮;丹溪倡痰热生风理论,认为“中风大卒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半身不遂,大卒多痰……属有痰有热,并气虚。”,“东南之人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11\],丹溪强调中风治痰为主,而开二陈汤治中风之先河,针对痰的不同性质,病症的不同部位,并结合体质情况,临证以二陈汤为基本方酌选白芷、南星、甜葶苈、姜汁、竹沥等;明缪希雍倡“内虚暗风”之说,《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风》谓中风:“多痰多热,真阴既亏内热弥甚,煎熬津液,凝结为痰”,“法当清热、顺气、开痰以救其标,次当治本”\[16\],其用药清热多用天冬、麦冬、甘菊、白芍、天花粉等,顺气多用苏子、枇杷叶、橘红、郁金等,开痰多用贝母、白芥子、竹沥、荆沥、瓜蒌仁,益阴多用天冬、甘菊、生地黄、白芍等,补阳多用人参、黄芪等。

    明张景岳认为中风“非风之论”,内虚为本,极力反对妄用痰药,认为“痰”在中风病中只是标证,治标证则应本着《内经》“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然其非不治痰,治痰之法不同也,《景岳全书》:“温脾强肾以治痰之本,使根本渐充则痰将不治而自去矣”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