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6期
编号:11404184
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与治疗(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5日 崔春吉
第1页

    参见附件(309KB,2页)。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6-0841-03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缺血性结肠炎是一种由于肠系膜血管闭塞、狭窄或全身低血压导致结肠供血不足或回流受阻,使肠壁缺血、坏疽、继发感染而引起的结肠炎[1],其发病率占所有消化道缺血性病变的50%~60%[2],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3]。本病好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4]。现就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与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1 病因与临床表现

    1.1 病因:本病病因很多,包括血栓、栓塞、动脉硬化、血管炎、术中过多结扎动脉、血管痉挛、低血压等血管因素和便秘、腹泻、结肠镜检中过度注气等引起肠内压升高及进食后肠管蠕动增强、需氧量增加而相对缺血等肠管自身因素,前者是主要因素并且最多见[3~5]。

    1.2 临床表现:本病临床症状主要为突发性腹痛、腹泻和便血三联征[6],其次为发热、恶心、呕吐、心悸,少数有便秘[5,7]。主要体征为左下腹压痛、直肠指检带血[8]。本病于1963年Boley最早提出,1966年Marstom等根据其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三型[4]:(1)一过性型(急性型):是因结肠终末小动脉轻度血运障碍所致的小范围节段性病变,通常只累及黏膜和黏膜下层[9]。表现为突然发病,中下腹或左下腹痛,继而腹泻、便血,伴有发热、心悸、腹部压痛和肌紧张。此型最多见,症状较轻,数日内消失,2周内可恢复,一般不复发。(2)狭窄型(慢性型):是因结肠壁显著水肿、增厚、僵硬导致管腔狭窄,又因常有痉挛,使肠腔狭窄更为明显[9]。特点为反复发作的腹痛、便秘、腹泻、便血等,常自行缓解。肠狭窄严重时可发生肠梗阻[6,7]。本型多半症状不典型,有时无腹痛、便秘或腹泻,病因未除,亦可反复发作。(3)坏疽型:常因结肠动脉主支血运障碍而导致结肠大块坏死,溃疡深达肌层及浆膜层[9]。此型最少见,多为老年人,突发左下腹或左季肋部剧痛呈绞痛性,继而便血、腹泻,腹痛迅速扩展至全腹,有腹膜炎体征,常伴有肠道感染,早期出现休克,可有多脏器功能衰竭,预后差。

    2 诊断

    有动脉硬化等基础病变的50岁以上中老年人,若有突发性腹痛、腹泻和便血,并有左下腹压痛、直肠指检带血等表现时,应高度怀疑本病[8],应深入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并做有关检查。

    2.1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以中性多形核细胞为主,血沉增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