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7期
编号:11431407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454KB,3页)。

     印亦萍 综述 张尤历 审校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7-1001-03 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A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定植在人胃黏膜上的革兰阴性的微需氧致病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全世界约有50%的人存在Hp的感染,它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样淋巴组织淋巴瘤以及胃腺癌等疾病有关联,其可能的致病机制如下。

    1 Hp毒力因子的致病性

    1.1 Hp菌属的cag致病岛(cag pathogenicity island,cagPAI):Hp菌属可以划分为两类:包含cag致病岛的毒性型以及没有cag致病岛的毒力较轻型。cag致病岛是大约40kb的DNA片段,cagPAI能通过一个RasRafMekErkNF-B的信号通路刺激IL-8的表达,从而促进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活化[1]。cagPAI能重塑细胞表面和基架的形成,促使宿主大小为145kD的蛋白发生酪氨酸磷酸化,活化转录因子AP-1,以及通过ERK/MAPK级联来促进原癌基因c-fos和c-jun的表达。有研究发现cagPAI阳性的Hp菌株会促进上皮细胞的繁殖,加快AGS细胞周期从G1向G2/M期转换,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2]。cag致病岛包括31个基因,其中有6个被公认为Ⅳ型分泌系统所编码,cagA正是其中的一个基因。

    1.2 CagA的致病机制: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cytotoxin-associated protein,CagA)根据酪氨酸磷酸化作用位点的差异可分为两型,一是只有两个酪氨酸磷酸化作用位点的短“西方”形式,另一个是有两个以上酪氨酸磷酸化作用位点的较长的“东亚”形式。后者比前者磷酸化程度强,致细胞发生“蜂鸟”表型改变的作用更强。CagA通过IV型分泌系统进入胃上皮细胞,在Src家族酪氨酸磷酸酶作用下,在靶细胞内CagA蛋白的羧基末端谷氨酸-脯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丙氨酸(EPIYA)序列重复部位发生酪氨酸磷酸化(CagAP-tyr),而CagAP-tyr可进一步激活靶细胞内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引起宿主细胞的多重改变[3]。Hp效应蛋白CagA在胞内促进细胞过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54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