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10期
编号:11453080
重庆市煤矿创伤急救网络绿色通道的建设和实践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15日 卢建明 刘怀清 刘祥平 江 勇 李雪梅
第1页

    参见附件(291KB,2页)。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0-1573-02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B

    在我国,煤矿行业居于高风险行业之首。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往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矿难中死去的矿工多达万人。我市地处西部山区,矿井1 300多个,矿井数量多,产量小,是原煤炭工业部划定的全国五大灾害俱全的六个重点灾区之一。据近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市煤矿2002年死亡463人,2003年死亡446人,2004年死亡419人,2005年死亡455人,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占据全市各类事故死亡总数的12%左右。

    为提高煤矿创伤的救治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煤炭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简称国家局)专门成立了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通过调研成立了南桐(省级)分中心,下属有南桐、永荣、松藻和天府4个矿山企业总医院,形成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省级矿山医疗救护分中心、各矿山企业总医院的救护体系(见图1),完善健全了重庆市矿山医疗救护系统。我院地处重庆市郊区,辐射区域内有7个大矿、9个井口和35个小煤矿,每年都收治大量煤矿创伤病人(2000~2006年以来创伤危重伤员抢救统计见表1)。在重庆市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南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支持下,我们对国家煤矿创伤医疗救护体系进行了补充,建立了以总医院、各矿山的矿医院、井口急救站为框架的救护网络系统(见图1),对煤矿创伤急救网络绿色通道的建设进行实践。

    图1 急救网络系统示意图

    1 煤矿创伤急救网络建立与实施

    煤矿创伤急救网络的规划布局和组织建设:在各煤矿生产基地原有总医院和矿医院的基础上,在每一个煤矿井口建立急救站,形成以急救站、矿医院与总医院为框架的三级急救网络结构,尤其注重急救站、矿医院的建设。急救服务半径平均为2.5~3公里。

    煤矿创伤急救网络的救治能力建设:由生产调度专线电话系统承担急救通讯联系、传递信息和下达指令,以保证24小时畅通无阻;总医院、矿医院均备有专供急救使用的救护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