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12期
编号:11465272
农民工感染艾滋病1例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5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2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2-1888-01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B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2岁,农民工,汉族。因反复发热4月,腹泻20天入院。患者1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皮肤出现红斑,部位局限于头面部和手背部,曾在外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6月余,病情好转。 2005年11月21日到市内一所医院接受诊治,检查时发现“抗HIV可疑阳性”,次日入住重庆市传染病医院。患者于1995年外出务工,当年曾输血,无性病史。患者已婚,其爱人同为农民,一起外出务工,有1女。

    查体:体温37.5~38℃,恶病质,皮肤干燥,弹性差,无皮肤溃烂,全身散在大小不等环状斑,边缘高起鲜红色,成圈状,有脱屑,界限清楚,口角有溃烂,口腔及舌面多处可见白色凝乳状物,未见白斑,双侧大腿肿胀弹性差,局部皮肤发红,皮温稍高。

    实验室检查:血WBC 2.0×109/L,RBC 2.35×1012/L,HGB 68.0 g/L,PLT 166×109/L,N 0.844,K+3.32 mmol/L,Na+132 mmol/L,Cl- 99 mmol/L,Bun 6.4 mmol/L。血抗体:ANA、ENA、dl-DNA均为阴性,HCVM阳性。入院诊断AIDS合并口腔念珠菌病。2005年12月8日经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艾滋病HIV-1抗体阳性。

    患者爱人,男,32岁,无任何临床症状与特征。与其妻长期在一起生活,务工。2005年12月8日经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艾滋病HIV-1抗体阳性,诊断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讨论

    本例患者属于固定农民工,长期在外务工,有明确的受血史,故可认为该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为通过血液传播途径所致。

    艾滋病与口腔念珠菌病是HIV/AIDS患者最早见的口腔特征。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HIV感染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易引起真菌、细菌、病毒等机会性感染,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常被认为是HIV感染的预兆症状,也易合并其他病损(二重感染)。因此了解AIDS与白念珠菌病发病机制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警惕性。

    根据对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体征和HIV检查结果,对照我国艾滋病病例诊断标准[1],该患者艾滋病诊断可以确定并已将患者转入原住地隔离治疗,其他辅助治疗正在实施中。同时对患者爱人、子女开展了咨询检测工作,其爱人HIV检测阳性,其感染途径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 钊,吴明红.性病艾滋病防治培训教材[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7:146.

    收稿日期:2007-03-12, 百拇医药(杨巨武 彭 军 向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