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18期
编号:11499432
出血性脑梗死36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5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8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8-2758-0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B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在临床较常见,治疗有一定难度,为探讨其临床特点和头颅CT表现特征,我们对本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52例中,经头颅CT确诊为HI的36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8岁。既往有风心病并房颤16例,冠心病并房颤6例,高血压病22例,糖尿病6例。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史者6例,无明显后遗症。临床诊断脑栓塞22例,脑血栓14例。

    1.2临床特点:2例在入院时经头颅CT检查首次确诊为HI。以脑梗死入院的34例中,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大面积梗死18例,小脑半球大面积梗死2例,多发性梗死16例,治疗中18例患者病情加重,其中15例为大面积脑梗死,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及颅内高压表现如头痛、呕吐,经再次复查头颅CT确认为HI,余16例为常规复查中确认为HI。
, 百拇医药
    1.3CT检查:36例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颅CT检查,HI在脑梗死发病后1~2天检查出2例,3~7天检查出12例,8~14天检查出20例,15~24天检查出2例,根据出血的形态分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血肿型20例,表现为原有梗死灶内继发高密度影,密度不均,边缘不整,呈片状及团块状,其中血块超过梗死区30%10例,非血肿型16例,表现为在原有梗死灶内散在点状、斑片状、条索状高密度影。经治疗3周后恢复期复查CT:22例出血部位显示低密度影,周围无水肿带,基本吸收,12例血肿吸收好转,2例血肿较前扩大。

    1.4治疗与转归:HI经CT确诊后,停用抗凝、溶栓、降纤、扩血管药物等,给予加强脱水(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并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对确认为血肿型的HI患者3~7天内短期使用止血剂,并予吸氧、脑保护剂等治疗。监测肾功、血糖、电解质,控制血压,防治并发症,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结果为:基本痊愈12例,显著改善21例,死亡3例。
, 百拇医药
    2讨论

    2.1HI指由于梗死区内血液再灌注而发生的继发性出血,可分为栓塞性出血和血栓后出血两大类,其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占3%~43%,本组为7.96%,可能与脑梗死后动态CT观察时间不一有关。本组病例中有18例在治疗中出现症状加重,及时复查CT确诊,另16例常规复查CT后明确诊断。由此看来,对脑梗死患者动态CT观察是必要的,尤其对大面积脑梗死及应用溶栓、抗凝治疗者。出血性脑梗死多见于脑栓塞患者,尤其是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有报道在栓塞性脑梗死中,51%~71%有HI。本组心源性脑栓塞22例占61%,而非栓塞性脑梗死的HI 14例,占39%。

    2.2当脑梗死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突然头痛或原头痛加重,呕吐、意识障碍加重等临床病情恶化表现时,均需考虑有HI的可能性并及时复查头颅CT。本组资料说明,HI的发生多在脑梗死后1~21天,其中1~ 2周最高,占20例(55.6%),且大面积梗死者多见,皆为原梗死灶内出血及周围水肿,且表现为原症状体征加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时应及时行CT检查,因脑出血早期经CT检查出现高密度病灶时的阳性率达100%,故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及应用溶栓治疗者应在2周内多次复查CT,以利于及时确诊和治疗。
, 百拇医药
    2.3如发生出血性脑梗死应停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并加强脱水治疗,必要时用止血药,同时控制血压,应用神经保护剂,处理并发症。如出血很少或血肿型的急性期过后可适当应用改善循环的药物,血肿大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2.4目前认为HI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1)血管的自然再通与灌注损伤:栓子溶解破碎或向远端移动使血管再通,由于栓塞远端的血管壁的变性坏死,通透性增高,使血液外渗;(2)血管自动调节机能受损:血管堵塞后,远端血管壁已受损,血流恢复后易于漏血,在原有缺血坏死的基础上,可发生出血性梗死[1];(3)出血性脑梗死亦可由侧支循环形成引起。脑梗死第二周是病灶侧支循环建立的时间窗,是出血性脑梗死好发时机[2]。本组1周内发病14例,2周内发病20例,2周后发病2例,与文献相符;(4)脑梗死的面积、部位及梗死后水肿程度和高血糖也是一些高危因素。高血糖使脑缺血损害加重,不仅加重脑水肿,而且伴有点状出血,故临床上,急性脑梗死急性期不宜用高糖[3];(5)心源性栓塞如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伴发的脑梗死,大脑皮质下中心区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易发生出血性梗死。而大脑深静脉阻塞引起的梗死,则几乎全为出血性梗死;(6)60岁以下患者的脑梗死较60岁以上患者更容易继发出血,可能是因为其血供储备丰富,更容易形成侧支循环,再灌注的发生率也更高,故易出血[4];(7)早期应用溶栓、抗凝药及扩容、扩张血管药易继发出血[5]。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饶明俐,林世和.脑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5.

    [2]褚晓全.大块脑梗死中出血性梗死的病理特点[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13:276.

    [3]旭东,梁文同,冀凤云.应激性高血糖对脑梗死的影响[J].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4):209.

    [4]田成林,苗传强,李雪梅,等.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杂志,2003,5(4):251.

    [5]于宝成,王玉敏.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治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5(9):184.

    收稿日期:2007-04-28, http://www.100md.com(何 娟 刘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