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21期
编号:11504556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1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21期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HCH)治疗效果。方法:46例HCH的患者随机抽取25例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头颅CT血肿大小及其周围水肿的变化,并与对照组21例进行比较。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血肿吸收及周围水肿减少较对照组显著。结论:尼莫地平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血肿吸收,抑制脑水肿。

    【关键词】尼莫地平;高血压脑出血;脑水肿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1-3218-01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我们对25例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血肿的吸收及周围水肿的减轻均优于对照组。具体治疗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系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 神经内科收治的HCH患者46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入组标准:年龄≤80岁的首次脑出血患者,发病24小时内,位于大脑幕上的单个出血灶,出血量5~50 ml。排除标准:年龄>80岁,入院格拉斯哥评分≤8分,低血压,并发严重出血或感染。4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40~80岁,平均(62.1±9.48)岁;中国卒中评分(CSS)平均(22.45±8.10)分;入院时平均出血量(16.50±7.30)ml,入院第二天平均脑水肿面积(4.10±0.85)cm2。对照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39~80岁,平均(61.9±9.00)岁;CSS平均(21.30±7.55)分;入院时平均出血量(16.80±7.40)ml;入院第二天平均水肿面积(3.55±0.85)cm2。两组间性别、年龄、CSS评分、出血量及水肿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两组入院后均予甘露醇脱水、治疗合并症、预防并发症、神经保护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发病24~48小时内开始加用尼莫地平(江苏济川公司产品)10 mg/d,以<1 mg/h的速度缓慢静脉滴入,连用10天,第十一天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40 mg/次,每日3次。

    1.3 观察指标:治疗10天后复查CT,计算血肿量及水肿面积、CSS评分、瘫痪肢体肌力的变化。

    1.4 疗效评定:显效:意识清楚,CT显示血肿减少10 ml以上,瘫痪肢体肌力提高2级以上,CSS评分减少10分以上。有效:CT显示血肿减少5 ml以上,瘫痪肢体肌力提高1级以上,CSS评分减少5分以上。无变化:治疗前后基本相同。恶化:病情加重。

    2 结果(见表1、2)

    3 讨论

    近年来,动物实验结果已证实,脑出血后在血肿周围可出现类似“半暗带”的局部脑血流(rCBF)灌注降低区,甚至远离病灶的部位,对侧大脑半球及小脑会出现局部的脑血流量下降,并引起一系列的缺血性脑损害[1],对脑出血的病情变化和预后治疗有很大影响。郭富强等采用SPECT对115例高血区脑出血患者的rCBF进行动态观察发现与动物试验相似的在血肿周围出现与脑梗死相似的血流灌注下降的“半暗带”[2]。rCBF下降至脑组织持续缺血缺氧再加至血肿本身的压迫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引起病情恶化。另外血肿释放的产物5-羟色胺、内皮素-1(ET-1)、凝血酶等物质进入血肿周围组织,使脑血管收缩rCBF进一步下降。同时ET-1还通过增加Ca2+细胞内流钙超载导致兴奋性毒性氨基酸释放增多,直接造成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损害,使神经症状加重[3]。因此脑出血后改善脑循环,对减轻神经及脑组织变性坏死十分必要。尼莫地平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它能使脑小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抑制钙细胞内流,保护脑组织及脑血管内皮功能。本治疗组应用尼莫地平后,显效率64%,有效率32%,总有效率96%。而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血肿周围水肿面积显著缩小,尼莫地平组缩小50.5%,而常规组仅缩小20.4%(P, http://www.100md.com(周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