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年第24期
编号:11512424
435例剖宫产手术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5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24期
     目前有些医院的剖宫产率在50%左右,个别甚至高达70%。我院2000~2006年住院分娩3 046例,实施剖宫产435例,占分娩总数的14%,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分娩总数3 046例,剖宫产435例。产妇年龄17~41岁,平均26.6岁。初产妇297例,经产妇138例,其中第二胎119例,第三胎19例。孕35~42周409例,孕33周1例,孕43周14例,孕44周9例,孕46周1例,孕47周1例。分娩男婴240胎,女婴199胎,共439胎,双胞胎4对。胎儿体重1 550~5 150 g,平均3 299.57 g。其中4 000 g以上的34例,占7.7%。

    1.2 剖宫产指征:(1)头盆不称193例;(2)臀位74例;(3)宫内窘迫58例;(4)疤痕子宫34例;(5)过期妊娠19例;(6)早期破水15例;(7)前置胎盘8例;(8)滞产7例;(9)家属要求8例;(10)高龄初产5例;(11)妊高征4例;(12)产道狭窄3例;(13)足位2例;(14)胎盘早剥2例;(15)羊水过少2例;(16)尖锐湿疣1例。其中第二指征有:头盆不称指征中有疤痕子宫4例,早期破水2例,脐带脱垂1例,脐带绕颈1例,宫内窘迫1例,过期妊娠1例,产道异常1例,双胎1例;臀位指征中有疤痕子宫3例,宫内窘迫1例,前置胎盘1例,双宫畸形1例,高龄初产1例;宫内窘迫指征中有疤痕子宫2例;过期妊娠指征中有头盆不称2例;早期破水指征中有头盆不称1例,宫内窘迫1例,双胎1例。并存第二指征的27例,占6.2%。
, 百拇医药
    1.3 术中术后情况:麻醉方式除2例腰麻外,其余均为持硬外麻醉。手术方式有2例因疤痕子宫行古典式剖宫产,其余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出血量100~2 000 ml,平均出血量303.9 ml。输血量300~1 200 ml,平均输血量543.75 ml(仅18例输血,占4.1%)。住院时间3~32天,平均7天。本组无产妇死亡。婴儿死亡4例,2例宫内窘迫产后1例当时死亡,1例3天后死亡,另1例前置胎盘大出血休克,胎儿苍白窒息产后当时死亡,还有1例33周早产儿产后即死亡。术后并发子痫1例经对症治疗而愈,切口感染6例经换药而愈。1例术中子宫大出血止血无效而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术后子宫收缩乏力大出血经止血无效而再开腹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术后子宫和盆腹腔感染而行子宫次全切除和脓肿清除加引流术。

    2 讨论

    2.1 WHO在20世纪80年代曾提出剖宫产率不应超过15%的目标。在1989年召开的“全国剖宫产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考虑到我国初产妇比例占到80%~90%,第一胎产妇年龄又较大,认为我国的剖宫产率掌握在10%~20%较为妥当。我院剖宫产率2000年为15%,2001年为10.3%,2002年为14.9%,2003年为10.2%,2004年为15.54%,2005年为15.34%,2006年为18%。7年间剖宫产率最低为10.3%,最高为18%,平均剖宫产率为14%,基本上在上述目标范围之内。比国内大多数医院剖宫产率在30%~70%之间[1]明显要低。从我院的情况也说明剖宫产率农村低于城市,小医院低于大医院。我院前三位的剖宫产指征为:(1)头盆不称193例,占44.4%;(2)臀位74例,占17%;(3)宫内窘迫58例,占13%。直接入院行剖宫产的为多次产前检查确诊为胎位不正、产道异常或前次行过剖宫产的疤痕子宫等产妇。要求剖宫产的只有8例,加上高龄初产5例,社会因素共13例,占3%。
, 百拇医药
    2.2 剖宫产手术基本上是个安全的手术,不少乡级医院都能开展,术中一般都不需要输血。但如果发生术中或产后大出血,则非常危险。在乡级医院没有血库的情况下,更应该高度重视。

    2.3 本组无孕产妇死亡,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婴儿死亡4例,占0.9%。只有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才能更好的控制新生儿病率及病死率。实践证明,剖宫产率是可以控制并降下来的。如有些相对性的指征如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往往是凭产科医生的经验判断,缺乏硬性指标,仍可从严掌握,继续降低剖宫产率。在农村由于文化水平提高,生活水平也逐渐改善,孕妇营养水平提高,使过期妊娠和胎儿过大有所增多。早婚早育已经很少,初产妇年龄也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使高龄初产逐渐增多。家属要求剖宫产和选择黄道吉日剖宫产的也有极个别发生。这些都是剖宫产率增加的隐忧,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石礼红.产钳助产95例临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5,18(3):169.2005,21(10):633.

    收稿日期:2007-08-07, 百拇医药(周静华 周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