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8年第7期
编号:11583903
嗜酸性膀胱炎2例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7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7-1038-01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B

    嗜酸性膀胱炎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膀胱炎性疾病。2005年~2006年间,我院收治嗜酸性膀胱(EC)2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女,37岁。因血尿并尿频、尿急、尿痛 1周,加重2天入院。患者无食物过敏史。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9.8×109/L,未发现嗜酸性白细胞增多。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CT平扫:膀胱右侧壁局限性增厚、僵硬 ,并呈团块状向膀胱腔内突出,其CT检查值约25 HU,局部膀胱周围脂肪间隙内见条片状密度增高影,CT诊断:膀胱癌。膀胱镜检查:膀胱黏膜均尚光滑,发现凸向膀胱腔的占位性病变,表面似乳头状,基底宽;肿块表面有坏死、脓苔。行膀胱镜组织活检,病理报告提示膀胱黏膜慢性炎症。手术所见:膀胱右侧壁有较大乳头状包块,约4.0 cm×3.5 cm×1.5 cm大小,基底宽,触之出血,探查膀胱外层,肿块相应部位有侵犯。给予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诊断:膀胱癌。病理所见:移行上皮下结缔组织内和浅肌层中有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间质水肿。病理诊断:EC。
, http://www.100md.com
    例2:患者,男,14岁。以下腹部不适伴尿频,间歇血尿1个月入院。患者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查体:下腹部膀胱区轻压痛,未触及包快。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1.4×109/L,未发现嗜酸性白细胞增多。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CT平扫:显示膀胱壁弥漫性增厚,右侧壁呈团块状向膀胱腔内突出,高度怀疑膀胱横纹肌肉瘤。膀胱镜检查:膀胱黏膜均尚光滑,发现凸向膀胱腔的草莓状占位性病变,表面有脓苔。膀胱镜组织活检,提示膀胱黏膜慢性炎症。为防肿瘤遗漏,即行开放手术,术中所见:膀胱右侧壁有较大草莓状包块,约 4.0 cm×3.0 cm×2.5 cm大小,基底宽,触之出血,探查膀胱外层,肿块相应部位有侵犯。给予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所见:移行上皮下结缔组织内和浅肌层中有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间质水肿。病理诊断:EC。

    2 讨论

    EC非常少见,一般被描述为以嗜酸性白细胞浸润为主,有肿瘤样改变的膀胱炎性疾病,病程有自限性。EC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确,倾向性的意见认为此病的发生与变态反应有关。一些女性和小儿患者有哮喘史,另外一些对食物、药物、细菌或寄生虫有过敏史。膀胱灌注化疗药物 (噻替哌、丝裂霉素等 )可引起EC,膀胱的局部损伤,例如外伤、手术等可以加速疾病的发生或复发。但大多数患者没有过敏史。EC发病时常见表现有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以及血尿和下腹部疼痛,如炎症侵犯膀胱颈部和尿道,还可以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潴留。由于EC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影像学上又很难与横纹肌肉瘤区分,鉴别诊断很重要,关键是膀胱镜下病变组织活检的病理学检查。局灶性的病例,膀胱镜检可见病变区肿块或溃疡形成,其周围有黏膜水肿、增厚。弥漫性的病例,除膀胱壁水肿外,尚可发现广泛的黏膜小出血点。组织病理学检查最重要的是见到嗜酸性白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而膀胱组织可有灶性坏死、纤维化。由于国内该病少见,临床和病理科医师均缺乏经验,故本病例一般采取开放手术做得比较多,以求获取更多的组织来明确诊断和防止肿瘤遗漏。

    收稿日期:2007-12-12, 百拇医药(任 山 齐 健 张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