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9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1781037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7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1日 赵 虹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7例分析
第1页

    参见附件(1336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7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照同期单纯剖宫产患者67例。结果:直径>5cm肌壁间肌瘤出血量较对照组有所增多,而<5cm肌瘤在出血量、产褥病率、术后恢复、出院时间等情况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结论:对于<5cm肌瘤在剖宫产同时予以剔除是安全可行的,对较大肌瘤要由有经验医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个性化方案。

    关键词 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

    文章编号:1009-5519(2009)09-1340-02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对我院67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同时实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资料,并对病例选择及安全可行性方面进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1年1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67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并行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无肌瘤合并症的剖宫产产妇67例做为对照组。两组病例术前均无凝血机能障碍、贫血及其他严重内外科合并症。观察组平均年龄32.94岁,最大44岁,初产妇56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1.17岁。最大41岁。初产妇60例。

    1.2肌瘤特征:孕前诊断10例,孕期诊断21例,术中发现36例。肌壁间肌瘤60例,浆膜下肌瘤7例。数目1~3枚不等,瘤体直径>5cm为22例。本资料重点比较术中出血量,故将此组病例做为观察组1,<5cm者45例,此组列为观察组2,余比较指标划归同组。

    1.3产科特征:两组均为足月妊娠(37~41周)。

    1.4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剖宫产手术操作及麻醉无差异。观察组缝合子宫下段切口后施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方式按照常规子宫肌瘤剔除术方案,适当按摩子宫,于肌瘤结节基底部及四周注射催产素10-20U,以冷刀或电刀切开子宫浆肌层至瘤体假包膜层打开,钳夹瘤体,尽量钝性分离包膜组织,拧下肌瘤结节,以1号可吸收缝线关闭空腔,缝合浆肌层。术后常规予催产素10U注射,1次/日,连续3日。

    2 结果

    2.1观察组手术时间没有因为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实施而延长。

    2.2观察组1出血量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120.05)。

    2.3两组恢复排气时间、子宫复旧、产褥病率、切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3.1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生率据国外报道为0.5%~5%。国内报道各家不一,因为子宫肌瘤与雌激素水平相关,通常发生在育龄妇女,加之近年我国晚孕晚育妇女增多,故国内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不应低于国外报道。由于对该附加手术的意义认识不足及基于避免增加手术技术困难及大出血导致子宫切除的危险等考虑,历来经典产科学教科书指出:剖宫产同时不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故产科医师在处理上也感到困惑,但在临床工作中,大多数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为术中发现,我院67例患者36例为术中发现。剖宫产同时为患者剔除发现的子宫肌瘤,避免了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的思想负担和其后再次手术带来的经济负担,况且如果留下肌瘤,还会影响产后子宫复旧,增加盆腔感染等不利因素。基于上述考虑,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在剖宫产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子宫肌瘤也大多为产科医生所剔除,同时这些资料表明有选择的在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是可行的、安全的。

    3.2需要注意的是肌瘤患者的选择,由于妊娠子宫血运丰富,对于直径>5cm的肌瘤,多个肌瘤结节在剔除时需注意手术方法及操作时间的控制,kwawukuma报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时间平均增加8.9min,手术时间的延长势必增加术中出血量。上海产后出血研究协作组的报告显示:剖宫产手术至术后24小时平均失血总量为500ml,其中术中出血量占2/3。而>5cm肌瘤的剔除由于手术时间的延长及创面扩大必然进一步增加术中出血量。故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必须注意病例的选择,考虑出血增多并因此而产生的其他并发症。

    3.3手术的技巧性也决定了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术者的经验和处理意外的能力也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备足血源,掌握适应证;术中迅速锐性分离操作、止血,尽量以钝性方法“拧”出肌瘤结节,合理使用止血药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3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