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02年第12期
编号:11056903
用药不当也会引起脂肪肝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2月1日 《家庭用药》 2002年第12期
用药不当也会引起脂肪肝

     对脂肪肝,一般老百姓大概具有的认识是“好的吃多了”,“肝里都是大油”。

    医学科学的定义是,脂肪肝又称为肝内脂肪变性,系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可伴有或不伴有临床表现。

    引起脂类代谢失调和脂肪肝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1)食物中脂肪供应过多;(2)血浆游离脂肪酸过多;(3)肝细胞合成甘油三酯的能力增强;(4)肝内脂肪酸利用减少;(5)肝内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及排泄障碍等。总之,任何原因引起肝细胞甘油三酯合成与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之间失去平衡,均可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贮积,形成脂肪肝。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衰等),主要通过抑制肝内脂肪酸的利用等而导致脂肪肝,故可发生于体重正常、血糖和血脂均正常的个体。

    药物是防治疾病的有力武器之一,但由于人类对药物的耐受性个体差异较大,致使部分病人在疗程中产生各种毒副作用。药物性肝损害约占成人肝炎的10%,在50岁以上肝炎病人中甚至可达40%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是药物性肝损害的常见类型。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很多,且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

    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原因不外乎直接中毒(包括蓄积中毒)和过敏反应两大类。一般药物性肝损害在用药后2周内发病的占50%~70%,在8周内发病的可达80%~90%,在3个月以上发病的很少。据现有的资料分析统计,有数十种药物可能与脂肪肝有关,如长期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四环素、雌激素、三苯氧胺、门冬酰胺酶、胺碘酮、甲氨蝶呤、硝苯地平、丙戊酸钠等。所以,病人在服药时应向医生问清楚药物有什么副作用,服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尤其对一些可能引起肝脏损害的药物要提高警惕,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定期检测血脂和肝、肾功能状况。

    对于药物引起的脂肪肝,我们一般采取减量或停药措施。如果病人因治疗需要不能停药,而且血脂增高不是太明显,就不用去管它。同时可配合保肝药物的应用,如益肝灵、肝得健、维生素E等。一般不主张用降血脂药物,因为弹性酶、氯贝丁酯等降血脂药物有时非但不能防治脂肪肝,反而可诱发和加剧脂肪肝。

    (作者每周三有消化内科专家门诊,该院每周二、四下午有脂肪肝专病门诊), http://www.100md.com(范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