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04年第7期
编号:11055324
养生之道贵在“平”字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1日 《家庭用药》 2004年第7期
     不知不觉行医(中医)四十余年了。曾经耳闻许多有关养生长寿的要诀,有的说“基本吃素”,也有的说“每天吃红烧肉”,有的讲“天天坚持长跑”,也有的讲“天天静坐练气功”。总之,各说各的,似乎也有些道理,但还是无所适从。依我而言,养生之道尚无秘诀,只要遵循一个理念,就是一个“平”字。

    关于“平”,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就有“平则成”的论述。世界上万事万物只有“平”了,在事业才能成功,在人体才能健康,在社会才能发展。所谓生态平衡,社会稳定,人体健康长寿实质上都是一个“平”字。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典籍《内经》中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意思就是说:只有人体内的一切系统、阴阳、气血相互得到平衡,才有利于健康长寿。

    “平”,首先要“心平”。俗语说“心平气和”,就是说只有心态平衡,心理健康,才能“气和”。“气和”的意思就是人的一切生理功能和畅协调,才有利于健康长寿。在一切的养生之道中,心理平衡是最重要的,《内经》就说“心为君主之官”,心主宰着全身,因此只有心理平衡、心理健康,才能有利于人体各系统各种生理机能的健康,减少疾病,延缓衰老。所以说“心(心态)好,一切都好”,当然这里的“心”主要是指心理,不是心脏的本身。我们当医生的接触到许多重病在身的人,如患有肿瘤、中风、心肌梗死的病人,如能保持心态平衡的就能带病延年;否则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 百拇医药
    那么,如何做到心平呢?关于这一点,古代的医学家、哲学家都有所论述。如道家就有“淡然无为”、“恬淡虚无”之说;代表孔子儒家学说的《春秋繁露》也说:“故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这也反映了“修身”对“养生”的重要性。从人的心理来说,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变化,但应通过自身的修身养性,使其达到“平”,力争做到遇事不怒,遇事不惊......这就是“心平”。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我们虽然很难做到无欲无求,但尽可能要求自己淡于名利,与世无争,要做到心平气和,心理上达到一个“平”的境界,这当然需要通过自我修养的锤炼,我认为这也是一切养生之道中最重要的一环。

    除心理上“平”之外,当然还有饮食起居、劳动休闲等方面的养生。我认为也要掌握一个“平”字。如以饮食来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食品越来越丰富,影响健康长寿的不是营养缺少,而是营养过剩。因此,当今患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故而饮食养生的重点是饮食“平”衡,营养适可而止。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就有“节饮食”、“常不饥不饱”之说。的确,饱食之后容易诱发“心肌梗死”等疾病,这也是饮食养生上力求“平”的思想。工作和休闲两者都不能过度,《孔子家语》中说 “劳逸过度者,疾共杀之”。这提醒人们要劳逸结合,过劳过逸都无益于健康。对老年人来说,尤其要重视切勿过逸。
, http://www.100md.com
    从体育活动来讲,虽然生命在于运动,但也一定要动静结合,力求一个“平”字。一般长期从事剧烈运动者,如职业运动员,年轻时虽然身强力壮,到了老年,健康长寿者却不多,往往未老先衰,也有老年人天天坚持超量长跑,反而诱发心肌梗死而送命。因此我认为,老年人应开展一些如太极拳、步行等动静结合、“平”性的体育活动。同时在生活节奏上也应寻求“平”稳,作息有时,社交活动适量;老年人当然不能孤独一人生活,需要适当的社交活动,但也不能过度。

    最后,我摘一段《内经》原文与老年养生者共勉:“法于阴阳(按照阴阳平衡的规律),和于术数(应用各种方法),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故而可使身体与心理皆健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作者每周一上午、三下午在瑞金医院有专家门诊), 百拇医药(夏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