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生活方式 > 生活规律 > 晚餐
编号:11054982
晚餐过饱危害多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1日 《家庭用药》 2005年第2期
晚餐过饱危害多

     人们日常生活的一日三餐,质、量、时三者恰当与否,对人体的健康和寿命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人有句简明扼要的谚语: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寓意实在深刻。

    “一日三餐都须合乎卫生要求”,这一点为数不少的人对它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关注,尤其是晚餐更为突出。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对晚餐的论述也更多。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所撰的《备急千金要方》里,劝导人们“暮无饱食”、“夜勿过醉”。宋代医家陈直撰写的《养老奉亲书》中,对老年人特别强调“暮夜之食,不可令饱。”明代息斋居士的《摄生要语》告诫:“一日之忌,暮无饱食。”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在“却病八则”里写有“厚味伤人无所知,能淡甘薄是吾师”之诗句,慨叹人们往往不知晓长期太丰盛饮食对身体的损害。古人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对不恰当饮食可能损害健康的认识还不是很全面和深刻,但已体验到若干弊害。明代敖英《东谷赘言》里指出“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业;五者多患食不消化。”书中所说的“多食”,当然包括晚餐在内。
, 百拇医药
    随着科学不断进步,人们了解的饮食卫生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学者们研究报道,晚餐的质、量、时不恰当会导致人体多种病患,诸如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猝死、糖尿病、脂肪肝、胰腺炎、消化不良、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癌、胆道疾病、泌尿道结石、多梦、记忆力减退等。

    具体而言,经常晚餐吃得太饱、太丰盛(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酒和可乐饮料等),会使血糖、血液中氨基酸与脂肪酸浓度增高,体内胰岛素大量分泌,而人们晚上活动量较少,能量消耗低,多余的热量在胰岛素作用下合成脂肪,进而使人体发胖、罹患脂肪肝等。而由于体内胰岛素耗用量大,胰腺因负担加重以致功能衰减,逐渐引发糖尿病。

    进食过多肉类(猪、羊、牛等),或海鲜类(蚬、干贝、鱿鱼、龙虾、蟹等)或动物内脏、鱼卵、动物脂肪等,晚上各种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吸收胆固醇多,其中低密度脂蛋白携带的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逐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而血黏度的上升更助长了发生血管栓塞、中风甚至猝死的概率。
, 百拇医药
    晚餐丰盛又饱食,胃肠道因大量食物积聚而不胜重负,有可能引起胃炎、胆道疾患、胰腺炎等。其中,滞留在肠道内的蛋白质经厌氧细菌作用,产生胺、酚、氮、甲基吲哚等有害物质,既刺激肠壁可能逐渐引发癌肿,又会进入血液流到心、肝、肾、脑等器官造成损害。

    太迟吃晚餐,胃因空虚而发生饥饿收缩和分泌多量胃酸,可能引起胃炎、胃及十二脂肠溃疡。食物进入肠道后,食物中的钙,一部分被肠壁吸收,多余的钙经尿液排出。若晚餐太迟,食后不久即睡,夜里排尿次数少、间隔长,尿中积留多量钙,可能逐渐引起泌尿系统结石。

    晚餐太迟、太饱,食后不久即睡,来不及消化的食物积滞于胃肠内,产生腹胀压迫症状,会不断刺激脑细胞,使睡眠多梦、不安稳,进而引起神经衰弱,思考力、记忆减退。

    晚餐固然不可吃太多,然而含纤维的蔬菜、瓜果食物不能缺少。因为纤维素能减少人体对胆固醇、三酰甘油酯的吸收,增加胃的饱满感而降低胃口,减少胆汁酸再吸收和胆结石,有助于排便和预防肠癌。

    鉴于人们平日晚餐菜肴较多,特别是年节、休假日家宴以及聚会、庆典、款待宾客的宴席往往安排在晚上,不仅菜肴丰盛,且进食时间长,吃进菜肴更多,带来的害处也更大。因此,晚餐更应恰当掌握,食物搭配均衡,分量合适,元代养生家王王圭有小儿“吃七分饱病自少”的观点(《泰定养生主论》)。其实,“吃七分饱病自少”对多数人而言,何尝不然。现代学者研究也认为,在各种营养素均衡的情况下,吃“七八分饱”是适宜的。, http://www.100md.com(傅维康)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生活方式 > 生活规律 > 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