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06年第8期
编号:11158644
认识药物和“毒物”性肝病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日 《家庭用药》 2006年第8期
    据统计,迄今供人类应用的药品和保健品已达3万种以上,加上食品添加剂和环境污染物质,人类正暴露于6万种以上化学物质的威胁之中。

    如果进入体内的化学物总量超过肝脏解毒的承受能力,或者个体有遗传或免疫特异质的因素,就有可能造成亚临床和临床的肝损伤。

    1994年,就有权威著作将肝脏病病因分为十大类,药物和毒物是继病原微生物后的第二大病因。因为,此类疾病涉及到家庭。职业和广泛的医疗领域,所以药物和中毒性肝病不但是医疗问题,而且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社会问题。尽管在临床上药物和中毒性肝病是常见肝病,但常被忽视,一般人群和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不足。

    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的肝细胞损伤,胆汁瘀积和血管病病变等。当病人发现血清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或Y-谷氨酰转肽酶(Y-GT)增高时,如血清病毒标志阴性,往往被诊断为非甲一非戊型肝炎,或原因不明的病毒性肝炎,而忽视了曾有服药的病史。特别在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的病人,因服用各种所谓“保肝药”。“转阴药”等导致肝损伤,临床上则诊断为慢性肝炎活动,很少考虑到药物致病的因素。

    据统计,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药物性肝病可占所有黄疸住院患者中的2%~5%,或“急性肝炎”住院患者中的10%。而在老年肝病患者中,药物性肝病的比例更高,可达20%或以上。在欧美国家中,急性肝衰竭的病因中,药物所致的肝损害占30%~40%。实际上,亚临床型药物性肝病发生率远比有症状或黄疸表现者为高。例如氯丙嗪、苯妥英钠、胺碘酮、丙戊酸、巯嘌岭、异烟肼,酮康唑,同化雄激素。水杨酸盐等,常可造成肝组织学和(或)生化改变,但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此外,根据国内资料,中药和草药所引起的肝损伤和肝脏病也颇多见,应予重视。

    (作者每周二上午在上海市沪阂路9585号上海南京军区肝病中心有专家门诊), 百拇医药(陈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