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363715
“尿频尿急”事出有因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日 《家庭用药》 2007年第2期
     【典型病例】彭女士是一名50岁的女性,近年来排尿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每天排尿次数很多,大约15次左右,夜尿一般为2次,总尿量约2 300毫升左右;二是排尿时明明感到已排净了,但站起来后又感到有尿意。

    生理情况下排尿次数与诸多因素有关,如摄水量、体温、运动和气候等。病理性尿频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尿量增多引起的尿频。如果伴有多饮多食现象,应排除糖尿病,也要注意有无尿崩症等。

    二、膀胱容量减少引起的尿频。如不伴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见于膀胱内占位性病变、结核性挛缩膀胱、子宫或卵巢肿瘤、子宫脱垂压迫膀胱等。

    三、膀胱逼尿肌敏感性增高引起的尿频。其中又分两种:

    1.膀胱急慢性炎症。膀胱黏膜充血,少量的尿液即可刺激膀胱逼尿肌引起尿意。需注意的是,雌激素对维持膀胱和尿道黏膜的完整有一定作用,如老年妇女雌激素水平严重下降,可出现萎缩性膀胱炎,引起尿频、尿急和尿失禁。

    2.神经性尿频。一般情况下,膀胱胶原结构内的逼尿肌感受器受到刺激后,通过各级神经纤维传输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这些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异常均可引起包括尿频尿失禁在内的排尿功能障碍。人们即将上火车、登飞机的时候,习惯地解一下小便,可也有不少人小便以后很快又有尿意;如果经常失眠、消化不良,或严重的神经衰弱,在睡觉之前常常小便频繁,这些都是因为大脑皮层直接发出指令的结果。在膀胱充盈过程中,主观上抑制排尿,但有时出现逼尿肌自发或诱发收缩,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或逼尿肌不稳定,典型表现为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

    诊断时要做尿常规以及泌尿系和盆腔B超检查,了解有无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或肿瘤,以及有无妇科疾病,如果存在上述疾病需要作相应处理。尿流率只能间接反映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或尿道梗阻,而不能了解膀胱逼尿肌的压力变化。如果做全套的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了解在膀胱充盈和排空期是否存在逼尿肌收缩力异常。根据彭女士的病史资料,初步诊断可能为神经性尿频。

    在药物治疗前必须B超检查是否有残余尿,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无残余尿,治疗目的在于减少膀胱无抑制收缩,增加膀胱的顺应性,扩大膀胱容量。药物包括抗胆碱能类药和直接松弛平滑肌药物。直接松弛平滑肌的药物可选择黄酮哌酯(或称泌尿灵、优必达)。抗胆碱能类药包括普鲁苯辛、硫酸阿托品等,顺睦利即属此类药物,可以服用。如果有残余尿,则治疗的目的是在降低逼尿肌无抑制收缩的同时减轻尿道平滑肌张力,以求降低尿道阻力,所以在服用抗胆碱能药时可合用α受体阻断剂哈乐。另外,如果尿频还存在精神因素,可适当加服地西泮(安定)。

    正常人每天排多少尿

    正常人24小时排尿总量约为1 200~2 000毫升,膀胱容量正常是200~400毫升,故24小时排尿次数约为5~8次,一般夜间排尿0~1次,超过此次数称为尿频。, http://www.100md.com(夏术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