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11年第7期
编号:12110700
中医谈肠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家庭用药》 2011年第7期
     中医所言肠,只有小肠、大肠之分,均属中医藏象学说中的六腑。成书于秦汉时期的《难经》,对整个消化道有“七冲门”之说,其中“太仓(指胃)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

    小肠位于腹腔,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小肠是六腑中长度最长、呈回环叠积状的管道器官。小肠是机体对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吸收精微物质,并将糟粕下输大肠的重要脏器。

    大肠亦居腹中,上口在阑门处与小肠相接,大肠的上段称为“回肠”,下段称为“广肠”,末端外口为肛门,古称“魄门”。大肠是机体吸收水分、燥化粪便、排出糟粕的脏器。

    中医藏象学理论认为,小肠与心有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大肠与肺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

    1小肠主受盛化物

    《黄帝内经》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受盛,即接受、贮盛。凡胃所收纳之饮食物,均受盛于小肠。化物,是变化、化生的意思。由于小肠比较长,所以饮食物在小肠中停留较长一段时间,进行着进一步的消化,这就是小肠的“化物”。

    小肠主司受盛与化物的功能,是指小肠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并对其进行彻底消化,将水谷化为精微的作用,故称其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小肠是接受经胃而来的糜状食物的盛器。糜状食物在小肠中作较长时间的停留,进行彻底的消化,才能把水谷化为精微,并由脾吸收而为机体所用。若小肠的受盛化物功能失调,可出现消化不良以及腹痛、腹胀、便溏等病证。

    小肠受盛化物的功能与脾、胃、肝、胆有着密切关系。胃受纳腐熟后,初步消化过的食物在胃气下降的前提下,才会有小肠的受盛;小肠内进行的化物,又是脾主运化功能的体现之一;在肝胆的疏泄作用下,将胆汁排入小肠,参与小肠的化物过程。经过这样的进一步消化,原先的食糜就变成可以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食物残渣的混合物。

    2小肠主泌别清浊

    小肠主司泌别清浊的功能,是指小肠将经过消化的食糜,分为精微(包括水分)和残渣两部分,吸收精微物质和水分,把食物残渣下送大肠的作用。所以,小肠的泌别清浊,主要指小肠的吸收功能。由于小肠吸收了大量营养丰富的液体,残存的水液下注大肠,故又有“小肠主液”之说。明代医家张介宾在《类经·藏象类》中指出:“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此而渗入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

    小肠的生理功能,在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肠泌别清浊功能正常,水谷精微得以化生和吸收,则二便正常。若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异常,不仅影响水谷精微的化生和吸收,还可因清浊不分,津液归于糟粕,而出现二便异常,或表现为大便稀溏而尿少,或表现为腹痛、便秘、尿多,或为尿短赤。临床治疗泄泻常用的“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法,即是这一理论的实际应用。

    小肠受盛化物与泌别清浊功能是密切联系的。受盛化物是泌别清浊的前提,泌别清浊则不仅在受盛化物的基础上进行,而且也是受盛化物的目的所在。

    小肠化物和泌别清浊的过程,是脾主运化及胃主通降的功能在小肠中的体现。离开了脾的运化功能,饮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和水液的吸收就不能进行,“化物”和“泌清”就不能实现;没有胃的通降作用,食物残渣就不能下传大肠,“泌浊”也就不能实现。所以在中医藏象学说中,往往将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归属于脾主运化的范围之内。故临床上小肠功能失常的病证,多从脾胃论治。如小肠消化吸收不良,症见腹胀、肠鸣、便溏等,中医学归之为脾失健运,用健脾的方法进行治疗。

    3大肠主传化糟粕

    大肠的生理功能是主传化糟粕。传化,包括传导和变化。《黄帝内经》说:“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这里的“变化”,是指将食物残渣燥化形成粪便。大肠上接小肠,小肠泌别清浊后剩余的食物残渣与水液,通过阑门下输大肠,大肠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形成粪便,经肛门而排出体外。大肠的传化糟粕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排便的异常,可见泄泻、便脓血,或大便秘结、排便困难等症。大肠通降失职,糟粕内结,肠道壅塞不通,还会出现口臭、腹胀、腹痛、便秘等病证。

    4大肠主吸收水分

    大肠接受小肠下注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剩余的水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液的排泄,故称为“大肠主津”。如食物残渣在大肠中停留时间过短,可引起水分吸收减少而致腹泻;食物残渣若在大肠中停留时间过长,水分吸收过多,导致大便秘结。据此,按时排便对于确保便质的干湿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肠传化和排泄糟粕的作用,离不开肺气的肃降,也与胃气的通降、小肠的泌别清浊、肾的阴阳平衡密切相关。

    饮食物的消化,精微物质及水液的吸收与布散,以及糟粕的排泄过程,是许多脏腑的共同作用。经胃的受纳腐熟,小肠的化物与泌别清浊,脾的运化,大肠的传化糟粕等相继完成。因此,大肠传导变化,除自身功能外,还受胃、脾、小肠等脏腑功能的影响。大肠的传导,是胃、小肠下降运动的延续,是在胃气主通降的主导下进行的运动。又因肺与大肠在经脉联系上互为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大肠的传导还需要肺气的宣发肃降来调节。肺气肃降,促进大肠传导,肺气布散津液,滋润大肠,粪便得以通行。若肺胃气虚,推动无力,或肺胃气逆不降,肠中津液不足,都会影响大肠传导,而产生大便秘结。

    就中医临床而言,小肠、大肠常见的病证有小肠虚寒(多归之于脾阳虚)、小肠热盛(多归之于心火旺)、大肠热结、大肠湿热、大肠液亏及肠痈、肠岩等。

    综上所述,小肠、大肠作为六腑的重要器官,与饮食物的受盛传化、营养物质的吸收输布、食物糟粕的传输排出等功能密切相关。而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又必须有赖于脾胃、肝胆、心肺等脏腑功能的协调配合。

    简易润肠通便益寿方

    每日晨起,将一碗白开水晾至温热,加入蜂蜜1勺、老陈醋1勺,搅匀,空腹徐徐饮下。坚持日久,可起到润肠通便、延年益寿之功效。有牙齿病变、胃酸过高和糖尿病患者不宜饮用。

    (作者每周一下午在上海市石门一路67号上海市名老中医门诊部、周六下午在青海路44号岳阳医院名医特诊部有专家门诊), http://www.100md.com(李其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