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14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570815
自体输血,自己救自己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日 虞雪融 黄宇光
第1页

    参见附件。

     自1901年ABO血型被发现以来,在人们因创伤或手术导致急性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时,输血成为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

    然而近年来,外科大手术与其他医疗用血量逐渐增加,无偿献血渐渐不能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多个大城市血库告急,部分医院不得不推迟择期手术,影响了对患者的救治。

    除血源紧张外,异体输血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血液内可能含有诸多抗原及病原体,输注他人的血液(即异体输血)会给受血者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尽管血液筛查技术较前已有了很大进步,但因输血所致的各种感染性疾病仍时有发生,如艾滋病、肝炎、梅毒等。此外,每一次异体输血,就是一次小型的“器官移植”,对免疫系统造成不利影响,会引起溶血反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急性肺损伤、术后感染率增加及肿瘤复发率增加等,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寻求异体输血的替代方法一直是医生的研究目标。如果在危急关头,患者能够使用自己的血液,就将大大减少对于异体血的需求以及由此带来的并发症——这就是自体输血,通俗地讲,就是“用自己的血液救自己”。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科学、有效的输血方法,被医学界誉为“最佳供血方式”。

    自体输血的三种方式

    储存式自体输血

    指在术前合适的时间将患者的血抽出储存,在术中或术后患者需要时,再将预先储存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

    采血一般提前2~3周开始,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及人力物力,因此,此种方式不适用于急诊、限期手术及预计出血量较少的手术。其采血过程与献血类似,每次采血量为200~400 毫升,间隔3~7天可再次采血。本身就有贫血的患者不适合储存式自体输血,因为采血过程将加重贫血。此外,患有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多不能耐受采血。

    稀释式自体输血

    指在发生大量失血前,采集全血,补充等效容量的晶体或胶体液,使血液稀释,同时又得到相当数量的自体血,在大量失血结束后或有输血指征时,再将采得的自体血回输给患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