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养生保健》 > 2008年第3期
编号:11565163
以济世为良 以愈疾为善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日 《中华养生保健》 2008年第3期
     我在中医教学、临床工作中,宗恽铁樵“医术之精粗,在能辩证;辩证之真确,在能明理”之论,以临证、立法、用方为中医临证之三大关键,治学力求汇集诸家,博采众长,师古而不泥古,在理解和运用中医学理论及前人的经验中,有所领悟,有所创新,对于治疗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形成了“脾胃为本,脾胃为基”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此即“医之为道,必志虑渊微,机颖明发”之谓也。

    乙癸同源,法在肝肾同治

    “乙癸同源”、“肝肾同治”是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内经》。肝肾两脏在经络走行上相联相通,在五行关联上水木相生,在脏腑功能活动方面又同属下焦,共寄相火,精血互生,阴阳互济,所以,在病理上则易互济互损,同盛同衰。“同源”决定了“同病”,因此,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提出了“乙癸同源,肝肾同治”的证治法则。我正是根据这些中医理论,发展了“乙癸同源,肝肾同治”的法则,将该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病症之中,力主“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从调整肝肾的阴阳入手,调理患者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协调机体内稳机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