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养生保健》 > 2009年第1期
编号:11716265
素食并健康着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日 《中华养生保健》 2009年第1期
     2008年9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拉金德拉·帕乔里呼吁人们少吃肉,以帮助减缓全球气候变化速度。他的建议是:每周至少吃一天素,逐渐减少肉制品的消费。

    素食主义悄然流行

    最新统计资料表明,英国有1/6的人口已经或者正在考虑成为“素食主义者”,尤其令人惊讶的是:英国13~34岁的年轻公民中,有10%是素食者。美国素食资源协会200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1/10的人口已加入素食人群中,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约470万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很多美国人外出用餐时会点全素菜肴。

    素食主义源远流长

    流行于亚洲数千年之久的佛教,提倡身心修行,其中饮食中绝对戒除荤腥。佛门有道高僧,往往寿命超过百岁。中国早在夏商时期,就有初一、十五吃素的习惯。古人吃素,“代表了先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更代表了人们对健康理念的推崇”。
, 百拇医药
    中国古代养生提倡:五谷为主,五畜适量,不宜失豆,五色杂蔬,瓜果辅之。其实就是最朴素的素食理论。事实也证明,通过素食,体内胆固醇含量可降低,还可降低血压,降低身体内的乳酸含量,这就意味着素食可以缓解疲劳。

    古代道家提倡“辟谷”,经历代验证,经过几天辟谷,肠道得以清理,确实有益健康。如今,“断食”排毒被视为一种疗法,断食者每天只喝蔬菜汁、水果汁,不进主食,经过几天调整,身体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其实也是素食有益的又一证明。

    素食影响健康吗?

    曾经尝试过素食的刘女士,至今仍是很不解:“我相信排毒理论,尝试过素食,但两天以后,就头昏眼花,感觉浑身绵软无力,我坚持不了了……”

    营养学家表示,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急转弯,不恰当地突然素食,而导致的热量摄入不足或营养不良的出现。吃素,可以从半荤半素,少荤多素,慢慢“转型”。不能急于求成。
, 百拇医药
    目前国际素食界将素食分为:1、全素素食,即最严格的素食主义,只吃蔬菜、谷类、豆类、水果等植物性食物;2、非全素素食。指饮食中还含有牛奶和鸡蛋的素食。3、目前,出现了“新素食主义”,即食用含有丰富营养素和微量元素的素食为主,辅之以乳制品、蛋、鱼和少量的鸡肉,在保证机体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偏向于素食,以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而这种素食主义,也是营养专家们最为推崇的。

    曾有奥地利一位病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在出生时,脑内包含了140亿个细胞,但大部分并非经常活动,而处于潜伏状态,若可以透过一些物质提高脑部细胞的活动能力,便可以提高思考能力。植物中的麸酸、维生素B1、B6、B12、泛酸等,都可以成为脑细胞活动的原动力,这些营养素更多地是在大豆、小麦、豌豆、蔬菜等植物性食品中的含量比较丰富。韩国科学家研究也表明,吃素的人,或许更聪明。

    人吃了太多的肉会怎么样呢?人与其他肉食动物不同,人的肠道过长,吃进的肉类需要更多的胃液来消化,但人类的进化缺陷就是:人的胃酸,比其它肉食动物要少。这就意味着人其实并没有办法快速地消化肉食,一旦吃进肚子里的肉腐化,就会容易导致病变。有害病菌在胃部的繁殖,是诱发胃癌的原因之一。对胃癌患者,医生的一般建议往往是:尽量少吃肉。
, http://www.100md.com
    在吃肉方面,人还是真的没法与狼之类的凶猛动物相比。所以,喜欢肉食的人,最好还是有点节制为妙。

    有的医生认为,胃功能一旦透支,那几乎是不可逆转的。

    营养学家认为,保健的第一原则是多吃高纤维食品,不少专家建议:越是年纪大,越要转变饮食模式,少肉多素。

    合理搭配 讲究营养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召开的国际心脏健康会议上发表过《维多利亚宣言》,当时就提出了“合理膳食”的说法。专家强调的是:吃素也要科学,要搭配合理,素食对健康有益,搭配失衡,适得其反。

    营养学家总结出一个素食口诀:一、二、三、四、五,红、黄、白、绿、黑。其实也就是平衡膳食的口诀。解析开来就是:

    “一”是指每天喝一袋豆浆或者牛奶;
, 百拇医药
    “二”是250~350克碳水化合物;

    “三”是指高蛋白。蛋白不能多也不能少,豆制品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

    “四”是指每周吃4次粗粮。

    “五”是指500克蔬菜和水果。

    “红”是指1天1个西红柿。

    “黄”是吃含维生素A的黄色蔬菜,包括胡萝卜、西瓜、红薯、玉米、红辣椒等等。

    “白”是燕麦粉、燕麦片。可以降胆固醇,降甘油三脂。

    “黑”是黑木耳。可以降低血液粘度。

    (地址:150036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

    责编:张宝盈zbangby98@sina.com, 百拇医药(谭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