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08年第3期
编号:11624327
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与动脉弹性相关性及缬沙坦干预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8年第3期
     内皮功能障碍在小动脉(阻力血管与微循环)首先发生功能性改变。动脉内皮功能障碍的 早期表现是小动脉弹性减退。动 脉弹性又称为内皮依赖性动脉顺应性,动脉弹性指数是脉搏压力波经优化的Windkessek模型 分析后得出的指数,包括C1、C2。C1是舒张期血流容积减 少与压力下降之间的比值,又称容量顺应性;C2是舒张期血流容积振荡变化与振荡压力之 间的比值,又称振荡顺应性。而脉搏压力波图形主要是由心室收缩引起的压力和外周发射波 组成。在顺应性好的血管,反射波在舒张期返回,引起舒张压的升高。而在顺应性差的血管 ,反射波在收缩期返回主动脉,引起收缩压的升高。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动脉弹性指数,尤其 C2是血管病变的敏感指标[12]。Nigam[13]等比较了冠心病和无冠心病 患者内皮功能和动脉僵硬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动脉僵硬度的增加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内 皮功能失调的结果。是导致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陶军等[4]研究年龄对循 环内皮祖细胞及动脉弹性的影响,探讨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与动脉弹性损伤的关系。结果发 现老年组与青年组相比较,C1和C2明显降低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