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08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1729992
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部分抗凝物质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日 谢耀盛 金艳慧 王明山 杨丽红 王 晗
第1页

    参见附件(1378KB,2页)。

    谢耀盛 金艳慧 王明山 杨丽红 王晗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实验诊断中心;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生理性和病理性抗凝物质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和血浆蝰蛇毒时间法分别检测34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人群的血浆抗凝血酶活性(AT:A)、蛋白C活性(PC:A)和狼疮样抗凝物质比值(LAC),评价静脉血栓形成组抗凝蛋白缺陷发生情况。结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AT:A低于对照组(P0.01),LAC高于对照组(P0.01),而PC:A无显著性差异;34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共有17例患者存在有生理性抗凝蛋白缺陷,其中AT缺陷占44.1%,PC缺陷占2.9%,复合缺陷占2.9%。结论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抗凝血酶活性下降,狼疮样抗凝物质增多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血酶 蛋白C 狼疮样抗凝物

    【基金】温州市科技局基金资助(Y20070073)

    【分类号】R543.6

    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各种原因所致的机体凝血、抗凝和纤溶功能的失衡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1]。在抗凝系统中,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和蛋白C(proteinC,PC)是体内生理性抗凝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性或获得性AT、PC量或质的缺陷都
------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生理性和病理性抗凝物质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法和血浆蝰蛇毒时间法分别检测34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人群的血浆抗凝血酶活性(AT:A)、蛋白C活性(PC:A)和狼疮样抗凝物质比值(LAE),评价静脉血栓形成组抗凝蛋白缺陷发生情况。结果 静脉血栓形成患者AT:A低于对照组(P<0.01),LAE高于对照组(P<0.01),而PC:A无显著性差异;34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共有17例患者存在有生理性抗凝蛋白缺陷,其中AT缺陷占44.1%,PC缺陷占2.9%,复合缺陷占2.9%。结论 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抗凝血酶活性下降,狼疮样抗凝物质增多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抗凝血酶;蛋白C;狼疮样抗凝物

    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08)06-0370-0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7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