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11年第6期
编号:12148151
心律失常领域新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1年第6期
     2.3 一种新的频谱区域测量用于识别室性心律失常的基质[4]: 介绍:缺血性心肌病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室速(VT)的患者常需要基于基质的消融策略,包 括手动识别晚发和碎裂的电位以检出慢传导的疤痕区。我们运用信号处理手段生成窦律下 左室的“频率标测图”,可能有助于VT基质的识别。方法:缺血性心肌病伴可耐受VT的患者 入选。构建左室的双极电压图(346±118点),拖带标测识别峡部。随后,双极电信号(E GM)予以快速傅里叶转换(FFT)。一种新的EGM碎裂程度的测算方法,高频(>80Hz)与 总频谱功率(0~300Hz)的比率(FFT比率,FFTr),经计算并展示在标测图上。同时计 算总左室心内膜面积,疤痕(电压<1.5mV)面积,FFTr面积,以及VT峡部到最近的异常FF Tr区的距离。结果:在9名男性患者中共诱发出22阵VT,11阵为可耐受性。拖带标测识别出9 个峡部。异常FFTr区占(4.36±1.58)%左室表面积和(13.63±6.22)%疤痕面积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5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