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12年第2期
编号:12312845
心血管介入治疗室间隔膜部缺损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日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2年第2期
     [摘 要]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膜部缺损(VSD)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 方法 30例室间隔膜部缺损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10~57(27.2±11.5)岁。术前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膜周部缺损VSD,缺损直径2~8(4.6±1.6)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2~5(2.7±0.8)mm。30例患者均于术中先行左心室造影,5例合并存在膜部膨胀瘤,且其中1例同时合并两处室间隔缺损,29例患者确定适合行膜部VSD封堵术。结果 28例均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成功,1例存在两处室间隔缺损合并膜部膨胀瘤者,建议外科手术治疗;1例合并膜部膨胀瘤患者封堵后存在明显分流封堵未成功。成功病例随访9~48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封堵器位置稳定,无残余分流,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和有熟练操作技巧的条件下,心血管介入治疗膜部VSD是一项操作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 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先天性心脏病

    中图分类号:R5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2)02_0089_02

    室间隔膜部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以往常规采用体外循环下开胸手术矫治,有一定的危险性,并可出现麻醉意外、感染、心脏传导阻滞及创伤大等问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