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14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708476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与血小板参数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日 马雅英 孙红 熊文翠 沈宇茜
第1页

    参见附件。

     小板活性增强?组织因子释放增加等多因素作用导致局部血栓形成,使心肌血供急剧减少或

    中断而导致的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4]?研究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发展,以及AMI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5]?血小板在动脉血栓形成中扮演重

    要角色,并可作为炎症因子参与炎症过程[6];大体积血小板增多导致的血小板活

    性增强对AMI的发病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WBC参数是炎症诊治和监测的传统指

    标,其在临床疾病的诊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WBC和血小板参数等对AMI的诊断?治疗

    病情观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NLR是简单而可靠的炎症指标,也是预测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良好指标[7]?MPV在

    评价心血管等动脉血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MPV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

    病情和疗效评估的独立因子[8,9]?本研究中,AMI患者治疗前NLR?WBC?MP

    V水平均明显高于胸痛组和

    对照者水平,而PLT和PDW则明显偏低,并且治疗无效死亡的患者治疗前前三者水平明显高,而后三者则明显低于AMI存活者,表明前述各指标水平异常有助于疑似AMI的诊断,并且其水

    平升

    高或降低越明显,AMI患者死亡的可能性越大,因而它们在AMI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中都有明

    显的应用价值?本文结果还显示,存活患者治疗后,NLR?WBC?PLR?MPV和PDW水平均明显

    降低

    ,PLT则无明显变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