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14年第6期
编号:12634605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动态血压(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日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4年第6期
     3血压变化及组成部分与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关系但血压正常的患者也可能发生脑白质缺血性损害。可能是血压调控机制的改变促进了脑白质缺血损害的发生,例如血压缺乏夜间生理性降低,或存在大幅度日间波动,晨峰血压过高,甚至经常发生低血压危象;也有学者认为可能与其他危险因素有关,例如吸烟、血管病史、糖尿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12]。24小时动态血压对于血压的动态变化监测最为有利。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分型:10%~20%为杓型,<10%为非杓型,>20%为超杓型,夜间血压不降反升者即<0%为反杓型。不过究竟是血压的哪方面对于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影响最大,众说纷纭。有研究表明[13]: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尤其是超杓型对重度脑白质疏松患病率影响最大。该项研究对于162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LA患者进行了头颅CT及动态血压的观察,得出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脑白质疏松重度患病率均与杓型患者有显著性差异,而非杓型、反杓型分别与超杓型比较有差异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7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