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 20136
编号:13727488
写有温度的文字(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日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20136
     在我们写作中要关注作文的立意的高度,文章自然就会具有一种震撼人心、触动灵魂的力量。

    二、温度借助角度

    作文中切入角度的选择也很重要,能起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如果在文中关注并展现一组相对或相反的关系,效果会非常好。例如:

    小和大、点和面、变和不变、物和人、无声和有声、个体和群体、偶然和必然、特殊和常态、贬抑和褒扬等等。

    其中“以小见大”“以点见面”是最常用的切入角度。这里不再赘述。下面以“变和不变”为例做点提示。

    生活是变化多端的,我们要多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他们的变化,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就会有很好的为文的角度。

    比如:有个同学偶然发现:小时候我和奶奶上街时奶奶的手在上自己的手在下,而现在是自己的手在上,奶奶的手在下了。这个小小的变化,使她领悟到:奶奶老了,我长大了,我要担负起责任了。这就成为了这个同学的习作《牵手》的切入角度,很能引发读者共鸣。
, http://www.100md.com
    还有同学发现并思考:我和妈妈说话的视角变了,原本是仰视,后来是平视,现在变成了俯视,为什么呢?我原本买来穿了有点硌脚的新鞋变大了一点,不再硌脚了,为什么呢?

    在同样一件事情上,爸爸不再像过去一样“维护”我、“宠”我了,为什么呢?

    天天上学走过的一排大树不见了,为什么呢?

    小区里收破烂的老头好久不见了,为什么呢?

    教室里坏了好久没人管的椅子修好了,为什么呢?……

    还有一些同学发现一些“不变”的现象。例如:

    小巷口的修车铺那个“邋遢鬼”变老了,但是“爱管闲事”的毛病依旧没变。

    学校门口的书报亭主人换了几个了,但是每个月帮我留一份《读者》的习惯没变。
, 百拇医药
    小区宣传长廊里张贴的内容一年没变了,是什么发生变化了?

    数学老师换了几位了,可是,利用业余时间无偿帮助班上那个贫困学生补习数学的惯例没变……

    在发现的“变化”和“不变”中探究原因,有时就可以找到很好的角度,用来写成文章就很新颖。

    另外,上文提到的很多相对相反关系的思考都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比较好的为文角度。在训练过程中不妨试一试。

    三、描写传递温度

    立意的高度和巧妙的角度如何在文中更好地被突出呢?为什么有的文章有好的立意和角度但仍然达不到打动他人的目的呢?对于记叙文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细致的描写。

    在记叙文写作中,有三句话很重要:
, http://www.100md.com
    第一句:“一颦一笑皆有意”——重视人物描写。就是要善于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描写让人物有血有肉,有声有色。

    第二句:“一枝一叶总关情”——适当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有利于营造气氛,烘托人物情感,对提升文字的温度有很好的作用。

    第三句:“一点一滴能蓄势”——借助铺垫伏笔。就是在情节的高潮到来之前设置一些铺垫伏笔可以增加主要情节的感染力。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如果没有文章开头对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我的不懂事的点滴情节的铺垫,那么买橘子这个常见的情节也就不会具有如此动人的力量。

    四、修辞提升温度

    修辞可以提升描写的效果,使语言更具感染力。所以在各类描写中,要多尝试使用常见修辞手法。最常用也最容易用的是比喻、拟人、排比、反复。

    对于记叙文,可以记住:“人物描写多比喻”“景物描写多拟人”“反复排比助抒情”这三个要点。
, 百拇医药
    比如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使用比喻可以形象的表现人物言、行、貌、情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鲁迅先生在《故乡》里对“杨二嫂”和“中年闰土”的描写: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两处人物描写都借助比喻,语言极其精练准确,把中年杨二嫂的粗俗、势利,中年闰土在生活重压下精神的麻木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过目不忘。

    而景物描写常常跟人物情感有关,所以常常可以采用拟人手法,让景物带着人的情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和鸟都有了人的情感,文字更动情了。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比比皆是。
, http://www.100md.com
    另外反复和排比是直接对抒情有作用的修辞,可以很好地强调渲染某种感情氛围。

    而在议论文中,可以记住“形象说理多比喻”“反复排比增语势”“引用增加说服力”三句话。使用常见修辞是使议论文具有感染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下面我们来欣赏两篇不同题材的学生习作,看看描写和修辞如何传递并提升文章的温度。

    习作一:记叙文

    那一幕

    我的妈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四十出头了,多年的劳累使她的黑发上增添了银丝。身子也不像以前那样健壮了。可在我的心目中,她永远是最年轻最美丽最健康的母亲。

    (点评:开篇设悬铺垫。)

    我爸爸去世得很早,那一年,奶奶也离开了人世。爷爷又患了中风,下半身失去知觉,不能动弹,甚至连大小便都在床上。爷爷常痛苦得不停呻吟。因此,妈妈担负起了照顾我和爷爷的重任,整天忙这忙那,除了干繁重的家务,还要帮爷爷洗脏衣服,端盆送碗。

    (点评:背景铺垫。)

    当春的第一丝温暖撒向大地,妈妈便扶着爷爷在院场墙角边坐下晒太阳,让爷爷享受春天的温暖,呼吸新鲜的空气。到炎炎夏日,虽然我们家境不好,但妈妈常买来大西瓜,切好瓣送到爷爷的嘴边。我常看到,爷爷吃着甜甜的西瓜,老泪纵横。是啊!能有这样一个胜似亲生女的儿媳,能不激动吗?(侧面烘托)一年四季,妈妈不厌其烦、毫无怨言,默默地做着这一切。, http://www.100md.com(毛韵华)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