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 20137
编号:13725415
中国梦:我们共同的梦(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1日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20137
     【阅读导航】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中九次提到“中国梦”,他向全国人民作出庄严承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中国梦”,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富强中国梦”,每个人的梦想的集合,汇聚成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美文引路】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文 | 任仲平

    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关键要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也指明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 http://www.100md.com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勾勒出的美好图景,最终统一于人民梦的历史语境。“大河没水小河干”,近代中国的百年奋斗,不断证明着一个朴素道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

    在中国梦的雄壮交响中,无论是实现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还是追求普通个体的幸福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最催人奋进的旋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从实现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到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到构建覆盖13亿人的保障体系……国泰则民安,民富则国强,伟大的中国梦,使个人梦想有了广阔空间。

    在这个意义上,“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中国梦,最终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想汇聚而成。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
, 百拇医药
    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如果说,“大河没水小河干”阐明的是命运共同体逻辑;“小河有水大河满”,则揭示了发展进步的动力机制。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体梦想的实现,正是国家梦想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

    一切为了人民,梦想便有了牢固的根基。淮海战役战场上一望无际的手推车,见证了人民战争的伟力;安徽凤阳小岗村18个鲜红的手印,标注着人民改革的精神。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是创造历史不竭的源动力。正是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支持,尊重了人民的首创精神,激发出人民的无穷力量,我们才在披荆斩棘的奋斗中,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释放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开辟出一条生机勃勃的复兴之路。

    历史证明,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而每一个人的奋斗努力,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最大程度吸纳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发展,最大程度促进全面小康的共建共享,最大程度动员全体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就能激发每个中国人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就能在逐梦之路上始终有众志成城的民意支撑,始终有破浪前行的不竭动力。
, 百拇医药
    (选自2013.03.27《人民日报》)

    【品读赏析】

    本文虽然不长,但向我们诠释了中国梦的本质特征。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前仆后继、上下求索,却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光明之路。从登上历史舞台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勇敢担当起这一使命,筚路蓝缕开启征程,一路追赶现代化潮流,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回望历史,找到这条正确道路,极为艰辛、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样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使中国道路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极大地增强了13亿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13亿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满怀信心走好这条道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就必定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把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送达梦想的彼岸,让每个人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历史逻辑中梦想成真。
, 百拇医药
    【相关链接】

    宋词中的“中国梦”

    七百多年以前,在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的杭州,元兵压境,危亡在即的时候,爱国诗人郑思肖写了《德佑二年岁旦二首》。其一曰:“力不胜于胆,逢人双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这是诗中最早提到“中国梦”的记录,诗写得很悲怆。大意是说,在这无力挽救亡国命运的时候,只有垂泪向人。心里萦回着强国之梦,脑子里叨念着《诗经》中的下泉之诗。离人较近的太阳还看得见,遥不可及的高天就无法去打听了。我天天朝着南方抗元的义军跪拜,希望他们能凯旋回来。《下泉诗》是《诗经·曹风》的篇名,主要表现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斗转星移,回黄转绿。经过百年苦难的考验,今天的中华民族,勇立潮头,奋发进取,已成为世界繁荣昌盛的发动机和世界和平安乐的保护者。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为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中国梦”感到信心百倍,力量无穷。做一个中国人从来没有如此自信和豪迈。
, 百拇医药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飞速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近年来越来越多被提及的话题。虽然这个词语被真正提出的时间并不太久,但真正意义上包含了中国人对国家以及个人发展期望的“中国梦”,其实很久以前就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扎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改革的推进,让“中国梦”得以茁壮成长的土壤渐渐形成,梦想已经不再遥不可及。

    【文题展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百拇医药(贾宁)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