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人生》 > 20149
编号:13664030
李新伟:我所钟情的浮针疗法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日 《健康人生》 20149
     浮针疗法是运用一次性浮针针具在局限性病痛(多数为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TriggerPoint,MTrP)周围或临近四肢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等操作的针刺治疗方法,其主要适应症是局限性病痛。发现、消除肌筋膜触发点是浮针疗法的核心技术。

    李新伟医生是在2008年通过继教班首次接触浮针疗法,观摩发明人符仲华博士的现场演示,但因为效果太过神奇,而半信半疑没有放在心上。直到2010年,李新伟的父亲因脑梗塞出现了中风后肩痛,使用了膏药、热敷、针灸、钩针等多种方法后均无效,疼痛反而加重。无奈时,他想到了浮针疗法,结果一针下去,肩痛瞬间全无踪影。在这种神奇疗效的证实下,他下定决心开始研究浮针疗法,探究其机理,总结经验,寻找规律,以提高疗效。

    浮针疗法的理论基础是肌筋膜触发点(MTrP)的概念和诊法。肌筋膜触发点(MTrP)是指骨骼肌或肌筋膜中可触及的紧张性索条上高度局限和易激惹的压痛点,按压时可产生局部抽搐反应,并扩散至周围或远隔部位。MTrP相当于中医学中的阿是穴、天应穴,但缺乏系统的研究。MTrP最早由美国临床医师Janet Travell在1942年提出,并认为众多的来自非器质性神经肌纤维的疼痛综合征都是由于MTrP造成的。美国生理学家大卫·西蒙斯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真正较完整地发展了MTr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写出了开创性的著作《肌筋膜疼痛与机能障碍》。近20年来,MTrP观念及其治疗方法被广泛地用于临床实践,但遗感的是,(治疗)操作中经常使用的肌肉牵张和针刺疗法,一直无法同时进行,而且针剌直接针对肌肉,还会引起肌肉刺激后痉挛,产生疼痛。
, 百拇医药
    浮针的发明使这一缺撼得到大为改观。由于浮针疗法作用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在治疗过程中肌肉可以保持放松状态,患者可以自由活动,因此可以同时配合相关肌肉的牵张运动,真正实现了肌肉牵张和针刺同时进行,协同增效。采访中,李新伟一再强调:“使用浮针疗法中,加强相关肌肉的被动或主动牵张非常重要,能非常显著地提高浮针疗效。”

    在开始研究浮针后,李新伟的第二个成功病例是车祸后肩背痛的女孩。经针灸治疗后,症状大为改善,但遗留肩背后五个痛点,夜间或阴雨时酸痛难熬。尝试浮针疗法,结果一次治疗后只剩两个痛点了,三次治疗后痛点全部消失。

    自2010年同德医院专门开设“浮针颈肩腰腿痛门诊”以来,李新伟使用该技术接治了颈椎病、腰椎病、落枕、腰3横突综合征、腰肌劳损、网球肘、高尔夫球肘、肩周炎、中风后肩痛、冈上肌腱炎等软组织伤痛以及痛经、胃痛等内科痛症。随着治疗例数增多,李新伟对浮针疗法越来越有自信。符仲华博士认为真正掌握浮针的学员比例较低,很多浅尝辄止,而李新伟被认为是其中的少数学成,并在努力继续钻研者之一。目前,李新伟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3项,医学会课题1项。发表论文5篇,这些课题和文章都是与浮针相关的。“全心全意做好浮针技术,尽善尽美打造同德品牌”,李新伟相信在四五年后,自己一定能在浮针疗法中取得更全面、更系统的成果。

    李新伟认为,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网球肘、鼠标手等这些软组织伤痛是现代社会的流行病,而且呈年轻化趋势。一方面是与退行性病变,如骨质增生、肌肉弹性下降、椎间盘韧性减少等不可改变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长时间使用电脑等诸多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时间玩手机、搓麻将、打游戏、躺在床上看电视等)密切相关,而这些属于可改变的因素。因此,李医生提醒,这些软组织伤痛在及时进行正规治疗的同时,更在于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并定时定量进行相关关节的运动锻炼,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牢记“健康把握在自己手中”。, http://www.100md.com(邵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