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生活环境 > 气候气象 > 天气与健康
编号:13573560
注意:天气干燥,药物有效期会缩短!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1日 《健康人生》 201810
     生活中,多数家庭都有储备一些常用药品的习惯,然而大多数市民并不具备专业知识,许多市民误认为贵药、新药更有效。那么,如何选择常备药?购买药品后究竟该如何保管?笔者在此为您支招。

    1.储药要懂得对症下药

    如今,药物的品种越来越多。不少人受广告的影响和误导,在购买药品时对常见的普通药品不屑一顾,却更加青睐新药、贵药、进口药,以为这些药物药效更好,见效更快。

    笔者经常会接到病人或朋友打来的电话,询问某种新药、贵药的效果如何,还有不少人托关系买来在国内还未上市的进口药。其实这种盲目相信新药、贵药、进口药的心态,并不可取。

    事实上,药品不是越贵越好,药品价格是由它的研发成本、原料成本、工艺制备过程以及销售环节等因素决定的,不是由药品对疾病的疗效好坏决定的。例如一些价格昂贵的中成药,往往是其中有一两味比较名贵的药材,但是这一两味药材并不一定对治疗这类疾病起主要作用。有些新药,由于研发成本高,定价会相应高,但不见得疗效就一定好过现有的老药。

    还有一些慢性病患者,总希望从新药中寻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一般来说,临床上对新药和刚进口药品的实际疗效及毒副作用的觀察时间不长,需要有一个实践检验的过程,要经过大规模的临床使用才有可能发现不良反应,常有新药由于经不起考验被淘汰。比如曾经盛极一时的减肥药“曲美”(通用名:西布曲明),在临床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它会增加患心血管病的风险,于是在全球范围内被禁用。

    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期持续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像高血压,对降压药的安全性要求更高。老药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药效稳定,不良反应等潜在危害明确,因此安全性往往更高。

    还有一些人比较迷信国外的药,觉得国外的药治病更有效,特别是当亲友得了疑难杂症或者罕见病时,倘若国内没有治疗这些病的药物,他们便对国外的新药趋之若鹜。针对老百姓的这一行为,医生建议大家从国外购买新药要谨慎。这是因为国外批准上市的药物不一定有亚洲人种的试验数据,一些药物可能在不同人种间存在疗效和剂量的差异。

    以心血管药普萘洛尔(商品名:心得安)为例,若想使患者心率下降20%,其所要求的血浆药物浓度,黄种人比白种人低一半左右。也就是说,同样的剂量,美国人用起来刚好,中国人则可能因过量而出现不良反应。如果使用还没有在中国上市的国外新药,很可能因为缺少这方面的数据,而不能获得合理的用药剂量。

    2.气候干燥,缩减药物有效期

    药品的储存条件是有一定要求的,如保管不当,误服失效药品,会产生不良后果。家庭储备的药物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储存条件保存,温度过冷或过热都会影响药品质量。一般药物可于室温(10℃至30℃)下保存,只要是避光、干燥、密闭状态下即可。说明书中所指的“阴凉处”,指的是<20℃;而“凉暗处”指的是温度<20℃且遮光状态;“冷处”则是指2℃至0℃。

    可是,在某些特殊气候区域,例如高温、高湿、特别干燥等因素,尤其是气候条件干燥,药物储存的基本条件要求湿度在45%至75%,否则有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处于特殊气候区域,建议适度缩减药物的有效期,例如由原30个月适度缩减至24个月。

    对于药物的储存,医院药房也有严格的规定可供家庭储存药物时参照。对于开启后未服用完的瓶装药品,最好不要按包装上的有效期储存。医院在储存这类开启后的口服瓶装药品,一般要求在开启后半年内使用完,否则就要弃用。建议市民在开启后最好在瓶身记录上开启日期,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减少其安全隐患。

    3.不宜用便携式药盒储存药品

    目前市面上的便携式药盒款式多样,少则分3格,多的有10格以上,可存放7天的药量。“像我们这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每天都要吃很多种药,为了避免重复服药或者漏服,我都用一个小药盒来提醒自己按时服药。”市民黄先生说。

    可是,很多药物都是需要避光、密封保存的,私自更换包装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及药效。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有严格要求:要对水分、光线、热量、气味等有一定的阻挡作用;无毒、无腐蚀性,可防虫、防鼠、抑制微生物等;使用材料不会与药品发生反应。

    目前,市面上的小药盒质量参差不齐,并没有经过严格的检测和审批,不宜直接存放药物。同时,不同的药物混存在一起,相互之间容易串味甚至发生反应。

    4.药物“分享”危害大

    老年人有家里囤药的习惯,有一些人生病后,药没吃完,病已经痊愈了,剩下的药大多会存在家庭药箱里,以备家人不时之需。还有的老年人觉得自己服用的药效果不错,就将药分给同样有高血压的老伴或周围的亲戚朋友吃。这样的情况在门诊上特别常见,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医生指出: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种类繁多,每种药物的降压机制各不相同,都有其适应症,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一定要先经医生做必要的检查,兼顾到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伴随的靶器官损害等情况,选择能有效降压且能保护靶器官的药物,千万别以为“别人吃了好,我也能吃”。

    5.皮肤报警,可能是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可能出现在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不过以皮肤上的不良反应最常见。

    根据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收到6694例次不良反应报告,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为2146例次。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血流丰富,而且具有免疫功能。出现不良反应时,药物成分对人体而言就是一个“外来者”,免疫系统会最先作出反应。例如,医生给患者用青霉素等药物时,就会先在皮肤上做个药物敏感试验,从而做到安全用药。

    而且,成年人表皮面积平均为1.6平方米,无论是出现皮疹、荨麻疹、斑丘疹,还是感到瘙痒、疼痛,都容易被发现。因此,皮肤常常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信号灯”。在用药期间,如果皮肤出现上述异常变化,就一定要警惕可能是皮肤在给不良反应报警。, 百拇医药(吕斌)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生活环境 > 气候气象 > 天气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