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05年第12期
编号:11052279
蒲松龄的养生之道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1日 《现代养生》 2005年第12期
     有人说:“有大成就者,必有坚定信念;但有坚定信念者,未必获得高寿。”似乎两难相悖:成就与高寿不可兼得。然而,伟大的短篇小说家蒲松龄却活了76岁。这个岁数在300年前平均寿命不过35岁的清康熙年代,却是悬车之寿。原因何在?他不仅是一位“亦真亦幻”的文学大师,还是一位横跨医文两界的养生学家。在他40年的养生实践中,不但写就了《药崇书》《草木传》《省身语录》《抢病》《驱蚊歌》等专著,而且还将其不落窠臼的养生闳议,嵌入《聊斋志异》中。初步统计:在458篇文章和1000多首诗词中,有167个故事与90多首诗词属于回味无穷的养生佳作。这些两栖类小说与诗词,既是文学奇葩中的一支养生独秀,也是养生园林中的一隅文学新宠。

    但在生前,他却为此付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双重代价。为了生计,既当过知县幕宾,也教过毕家私塾。物质生活如此贫困,在心理上还得承受着“早有文名,屡试不第”带来的误解、嘲笑与激忿。像这样的人生旅程,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很难继续走下去。然而仅有信念,没有养生制衡,也可能受到突然伤害而中年殒落。
, 百拇医药
    蒲松龄身处逆境,却安贫乐道,豁达大度。在财产上,从不计较多寡得失;在家庭中,也决不会去争长论短。成家分家,兄弟皆分得像样的“夏屋”,“且爨(同“窜”)舍闲房皆具”。惟他“老屋三间,旷无四壁”。如此不公,他却满足。在夫权至上的封建时代,与妻感情笃厚,相敬如宾。兄弟间他属老二,总是吃亏在先,容忍退让。膝下子女,好像师友;学问之事,相互切磋。如此民主,如此和睦,如此氛围,不是养生胜似养生。

    蒲松龄相当重视睡眠;勿论何种激忿痛怨,一觉醒来,忘却殆尽。现代养生学证明:只要夜晚有7—8小时的深度睡眠,中午有一小觉,不仅可以激活巨噬细胞,还可增强肝脏解毒功能;不仅使内脏“故障”得以修复,还可消除疲劳、纠正失衡、化解临界危象。每次返家,“摘笠汗解尘烦息”;一觉好睡,“心境闲暇梦亦适”,许多疾患在睡梦中康复了。

    他还喜欢旅游,只要行走方便,即使身无分文,也要外出走走。一次,在济南,“粟米汲水炊白粥,园蔬登俎带黄花”。生活虽很简陋贫苦,心情却很舒畅惬意。
, 百拇医药
    蒲松龄精通医药,天命之年,行动不便,“骨病可以卜阴晴”,说明患了风湿性关节炎;但一过花甲,不仅自理痊愈,还经常无偿地为穷人看病。当时做为不挂牌的郎中,在淄博、济南一带,很是遐迩闻名。

    延长一个人寿命的主要方法在于减少损耗、不断修补,以及避免对生命的透支。对此,生活中有三种类型:一是生活乐天者,他们从未去想成就什么大业,因而也不会带来相应的麻烦、挫折与辛苦。如果有何信念的话,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与知足。这样,生命非旦没有透支,反而积累了若干“利润”。比如,部分农民与城镇居民中的幸运高寿者,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关系与生活方式并非刻意追求,而是自然而然的大致符合养生规律。似乎不去“养生”也会获得高寿。二为各种各样的中间类型人们。第三种就是蒲松龄这一类人物;坚定的事业信念,承载着始终不渝的沉重抱负。每行一步所付出的代价,都是对生命的一次不得已的透支。往往是一边修补,一边损耗,一边还在透支。30岁之后的蒲松龄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当时如果没有坚定信念,或有信念而无开阔胸襟;如果经常睡不稳,吃不香;如果不在游玩中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恐怕连50岁这一关也过不去;穷源竟委,他的寿岁是着意养生的必然结果。这一结果要比第一种高寿者难得多,也珍贵得多。

    (编辑:安然), 百拇医药(张普陶 聂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