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06年第2期
编号:11051920
警惕医源性心理疾患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日 《现代养生》 2006年第2期
     患者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往往对某些检查手段和手术产生恐惧心理,此外,病人及家属之间不正确的议论和推测、医护人员的语言不当、以及危重病人的死亡等等,都会使患者产生种种负性心理反应,引起医源性心理疾患,亦称“医疗心理反应综合症”,表现为:

    医疗恐惧症 平时很少去医院的患者,对医生采取的诊断措施和治疗方法感到恐惧,对于手术更是提心吊胆、疑虑重重,对别人的好意相劝将信将疑,常怀疑别人议论自己的病情。性格内向的患者多表现为沮丧、忧郁、丧失信心;外向型性格的患者则表现为易动感情、怨天尤人。罹患癌症的病人一旦得悉自己的诊断后,往往恐惧惊慌,焦躁不安,以至心灰意冷,悲观消极。

    负性心理交叉感染 一般而言,住院患者比门诊病人更关心自身疾病的预后和疗效,病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更为频繁。其中的意志薄弱者极易成为负性心理交叉感染的受害者。有一位高中女生,因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入院,起初毫无自觉症状。一星期后,病人感到心悸心慌、胸肋疼痛,且日趋严重。然而经心电图反复检查并未发现恶化迹象。经了解此种情形是由于同病房的一位冠心病患者突发心肌梗塞而死亡,加之病员之间私下不正确的议论,使她受到严重的刺激和暗示所致。

    医源性精神创伤 医护人员如果出言不慎就会使患者蒙受不应有的精神创伤,且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某医院的一位医生在病房训斥一个病人,旁观的一位心脏病患者听后,情绪受到强烈影响以致出现急性心力衰竭。

    预防医源性心理疾患,需要从医患两方面做起。医务人员要力求掌握心理治疗方法。患者则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一旦患病,要抱有“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家属、亲友、医务人员应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心理防线”,在此基础上治疗,使病人早日康复。, http://www.100md.com(肖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