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364265
律己修身 贵德养心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现代养生》 2007年第1期
     偶读《德奎利亚尔回忆录》深有所悟。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原是秘鲁外交家,后来成为杰出的国际政坛人物。他生于1920年1月19日,从1944年初进入秘鲁外交部工作,直到1991年底从联合国退下来。他高兴地说:“我自由了,我感到自己象羽毛一样轻松。”他以豪迈而又惬意的心情撰写了回忆录。书中讲到他在长达10年联合国秘书长的两届任期内,所展开的追寻和平的心路历程。尽管这一历程布满了饥荒、战火、对主权的践踏和人权的侵犯,德奎利亚尔本人“时时严于律己,事事尊崇道德”,以他个人的坚毅、忍耐、勇敢和对人类永久和平的渴望、追求、信心,顽强地面对突发事件的挑战,肩负起国际社会赋予他的神圣职责。全书所描述的是这位自诩为“国际公务员”的杰出政治家,为使世界变得更加和平与安全所走过的艰辛历程的真实感人故事。

    可资借鉴的是,让人感受到他每一天都在面对大量纷纭复杂的全新事物,却能尽量多地设想出获取全新事物的可行途径,进而选择一个最佳实施方案,从而减轻付出的精力,又能收效事半功倍。这一点对于已经从岗位上退下来或即将离退的人,是很值得仿效的。因为,人虽离岗,仍居社会,还会有许多闹不清、看不惯,想不通、理不顺,摆不平、忍不下,管不得、做不了的,及至难于理解、无法辨别的事物,在心理上会形成不良刺激。如何面对,怎样处理。才能顺应潮流,安然度日。从德奎利亚尔对往事回忆实录中,能得到有益的启示之一,那就是“律己修身,贵德养心”。也即是他做人的高尚品格。
, 百拇医药
    律己,即是用一种观念约束自己。说白了,就是管住自己。观念的标准是什么?可以因时代、地域、社会制度、人文信仰、心理状态等有所不同;即使在同样条件下,也会因人而异。因为有些人并不能识别感知自己心灵的真伪。换言之,管不住自己。其实,观念也有公认的标准。延续若干世纪的儒家之道,现在依然在约束人们的言行,只是有所鉴别取舍。清代文人张潮撰《幽梦影》说:“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指出约束自己要严格,待人做事宜温和。如今《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所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即是现代人律己的观念准则。

    常思律己,保持头脑清醒,避免固执己见,抑制过热膨胀。让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完善自身品德修养。儒家之道告诫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培训律己的功夫。律己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规范人生目标,且能克己、容人、聚才、纳智。律己,依靠人的内在力量,增强自我意识。

    贵德,如老子《道德经》所言:“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就是说,“道”产生万物,“德”抚养万物,物质构成万物的形态,形象完成万物的品类。所以,万物都尊崇“道”;而贵重“德”。此能调养万物,呵护万物,是道德的至高境界。因为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需要以德治国。
, 百拇医药
    律己贵德,应是人生宏旨,也是做人准则,还是处世哲学,更是一种养生规范。古人讲,德以养心。何以贵德,唯有律己。用现代人的理念阐释,律己与贵德也是衡量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尺度。在某种程度上还决定一个人的事业有成,社交友善,生活愉快,家庭和睦,身心健康。人,放纵自己,就会导致言行失衡,对自己的心理活动难于把握、洞察、克己和规范。有的人明知自己的言行是在违规犯罪,却依然一意孤行以身试法;也有人实际较长时间重病在身,但始终毫不介意直至垂危。所以,“律己修身,贵德养心”才得到肯定和赞颂,并被奉为训诫。

    人生历程,社会交往,遭遇折难,总会有一些不堪回首的事件,越是想忘掉它,越是记忆犹新。这就需要用明智理念,重新审视往事经历,吸取教训,增长才干。不要对过去的灾祸耿耿于怀,这也是律己的体现。况且人每天生活于纷纭复杂的心理变化当中,但不一定就会形成病态,也无需就医施以心理治疗。每一天都可运用律己的思想方法,来对照自身言行,明辨是非,认清得失,肯定正误。严于律己的思维方法,也有益于辅助治疗老年性的孤独抑郁,疑虑多病,不失为优化的科学养生方法。仙逝不久的一代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生前有人问他:“您一生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为何还这样开朗?您是怎样对待人生的?”他很平静地说:“人的一生主要是‘过去’和‘未来’,‘现在’很短暂,已经过去的事还想它做什么?要多想未来。”他还说:“幸亏有那些曲折,让我受到了锻炼。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有许多因素,遇到挫折我不生气。我最反对温习烦恼,自讨不痛快做什么!”“我认为,人老处在顺境,不会有什么发展,人不可没有一个压力。”追思启功先生,感召大家风范。
, http://www.100md.com
    人的心理健康才能言行统一,个人融入群体,处事放眼久远。心理变化能致病,也能治病。时下“心理咨询”兴旺崛起,还不是基于人的弱点,如能严于律己,还能善于贵德,心理异常也可自行调适。肆意放纵自己,可致心态变异,恐怕请教再高明的心理医生也无济于事。人的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民族思想道德建设,更深层的精神文明内涵。心理咨询虽然不做道德评价,但却以道德为准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心理健康状况是遵守道德准则的先决条件。孔子思想中“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念,正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心理健康失衡,道德水准低下,社会丑陋丛生。“央视论坛”有个节目,一位学者在谈到我国道德建设时指出,“其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所谓的竞争实际上就是道德水准的竞争。看来道德建设已经触及到了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实质性问题”。咋听似乎言重,细看确被言中。

    以德养心,重在义理,人和家兴,不求富贵,气血不衰,始得心安。气有所蒙,物有所蔽,势有所迁,习有所移,往而不返,迷而不解。倘人不重德的修养,处事就会弄虚作假,心里永远陷于矛盾之中,也就无法享得平静安宁。因此,身心健康还是归结于道德修养。南宋文人陆九渊指出:“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人诚知止,即有守论,静安虑得。耳聪目明,心慧意巧,习技易能。语理易晓,人情世态,多能通达。”所言发人深思,励人觉醒。置身商品经济社会,勿使物欲横流、拜金无度扰乱内心安宁,不为私欲而耗心神,保持“安时而处顺”的情操;傲到个人、与社会协调,意识和行为统一。

    西方哲学认为,人们所谓的德性,常常是某些行为和各种利益的集合。法国哲学家拉罗什富科讲过,人的命运会显出道德的优劣,也就像光线能映出物质的好坏一样。

    我们处在信息时代,社会云集众多是非。每日面对大量纷纭复杂的全新事物,学会汲取现代科学信息,随时锤炼应变能力。在生命的各个时期,不论年龄有多大,都应“律己养身,贵德养心”,与时代同步,能驾驭潮流,不屑于世故,尽力融入社会,开创和谐生活。

    编辑:迟昊, 百拇医药(汪宝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