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11年第9期
编号:12133419
自知之明——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1年第9期
     自己最了解自已吗?

    人们常说“自己最了解自己”,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一个人心里有什么想法,做过什么事,不说出来一般别人不知道,只有自己最清楚。但是,自己的想法、行为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正确,就不一定都能认识和了解了。

    例如,一个人患了精神病,有许多不符合事实的想法和古怪的行为,但其本人在治愈前是不会认识到自己的言行是病态的,因为他们失去了自知力。许多强迫性神经症的病人强迫自己做出一些重复的动作,例如反复长时间洗手、反复锁门等。他们在道理上也认识到不必如此,但有一种很强的力量在驱使自己非这样做不可。这种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病人在心理治疗前是不知道的,也没有自知力。

    事实上,即使没有明显心理疾病的人或健康人,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人际关系中出现矛盾和冲突或心情不畅时,大多数人不能正确、合理地评价自己的言行。例如两个陌生人在公共汽车上因互相挤了一下就可能打骂起来,各讲各的理,难解难分。如果都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就不一定会争吵起来,情绪也不至激动了。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有的人老说别人有某些缺点,如“不诚实”、“拍马屁”等,却不知自己恰恰有这些作风。由此看来,不论是精神病人、轻微心理疾病的病人或健康人都不能完全认识和了解自己。所以,缺乏自知之明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特性之一,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
, 百拇医药
    心理治疗为了恢复自知之明

    许多精神病人,尤其是最常见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病人,尽管他们的外表行为可能并不十分错乱,但有许多病态想法,如认为有人在设圈套陷害他、旁敲侧击地讽刺他,甚至窃听他的讲话等,他们往往坚信是真的。因此,要想用正常人的逻辑说服他们改正这些不符合实际的想法是徒劳的。如果医生用药物或其他的方法给他们治疗,病情好转时,病人便会认识到他们病中的想法和行动是属于病态的,好似从梦中醒来一样,这时就可以认为病人有了自知力。医生常以自知力恢复的完整程度来判断精神病病情的好转程度。

    心理治疗使神经症病人得到自知之明

    有些心理疾病如强迫性神经症,药物治疗效果不大,可以采用心理治疗。其目的就是帮助病人自己找出驱使他们做强迫行动的力量。有一位36岁的女病人,4年前第三次妊娠做人工流产时,在候诊室里看到其他病人从手术室出来时口流涎液,表情痛苦,她手术后回家不久,就觉得自己双手和身上不干净,便反复洗手洗澡,但仍觉得没有洗干净。此后逐渐加重,以至洗一次澡要花十余小时。由于多次使用肥皂,以致手背皮肤出现皲裂。自己也觉得这样做不正常,既影响了生活,又影响了工作,但不知为什么总是觉得自己身上没洗干净,似乎有一种很强的无法抗拒的驱动力促使她这样做。在心理治疗中,病人在医生指导下慢慢回忆起一件久已忘掉的经历。大约在她4岁时的一个夏天,一次在炕上玩耍时不小心跌下来,掉在哥哥姐姐养的蚕筐里,结果许多被压死的蚕粘在身上。她非常恐惧,几天都没有睡好觉。在她叙述了这个经历后,领悟到自己身上并不脏,怕脏的恐惧和驱使自己反复洗的驱动力是幼年时的精神创伤所形成的,此时才真正醒悟过来。以后要洗的愿望就不再那么强烈。心理治疗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一旦找到了那个以前不可理解的驱动力的来源,症状就很快减轻以至消失。
, 百拇医药
    心理咨询可提高或增加自知之明

    许多人虽没有什么严重疾病,但常常会有种种烦恼和伤脑筋的问题需要求助于心理咨询医生。他们常常把烦恼的原因归罪于外界和其他人,这时如果仅仅鼓励、安慰他们,表面上也会使这些人宣泄了郁闷,感觉心情舒畅一些,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则会注意到求助者的谈话和行为,从中发现他们是在哪些方面缺乏自知,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想法和感情,从提高他们的自知力着手逐渐引导他们达到人格成熟。美国心理咨询家M·E·卡万那曾说过,必须使求助者认识到心理咨询是无法改变他们的外在环境的,而要问他们:“你能在认识上和行为上做出哪些改变以帮助你减轻自己的困难?”这样才能触及到求助者的自知力问题。

    有一位将近40岁的妇女,由她的丈夫陪同来到心理咨询门诊部,希望医生指导她解决具体的难题。她花了将近半个小时滔滔不绝地倾诉她与所在单位的领导和几个同事的矛盾,以及她心中的烦恼。并反复地强调她自己的“缺点”就是对工作“过于认真”、“过于爱思考”。还谈到发现领导对工作不负责,作风不正派,以致提了意见遭到他们的报复。此外,还自称“长得秀气”、“心灵手巧”使别人嫉妒,因此,别人工作上挑她的毛病。为此,她心里非常烦恼,经常失眠。近来那位领导确实犯了错误被降职,证明她对了,但她还是没有消气。听她说完以后,我们问她这些客观上的困难能解决吗?她说,由于原领导和那几位同事还和她一起工作,她又难以调走,所以问题仍没有解决。我们进一步问她,既然如此,咨询的目的何在呢?是否需要给她同情、安慰,或者夸奖她工作好,并为她打抱不平呢?她最后承认内心深处确有这个目的,但也知道找医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我们请她冷静地思考一下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以致造成了这些不必要的烦恼。第二次咨询时,她的丈夫说,医生确实指出了她的要害问题。原来,她自幼过继给无儿女的舅父家,舅父舅母对她非常疼爱、娇惯,以致她个性傲慢,以自我为中心。20多岁结婚后,丈夫性格温和,什么事都依着她,其实她工作并不出色,但自以为比谁都好。丈夫说某位领导确实有缺点,而同事们也不像她讲的那样与她过不去。后经过交谈,她最后承认自己性格高傲是自幼形成的,初步承认在人际关系的矛盾中自己也有责任。当然两次咨询不可能使她在行为上有很大的改变,但至少可以促使她增加一点儿自知之明,多在自己身上寻求解除烦恼的原因,使自己尽可能摆脱幼年形成的不成熟的行为模式,从而逐渐成熟起来。

    由此可见,不论是病人还是正常人,要真正认识并了解自己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因此,使自己多一些自知之明对增进个人心理健康和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都是一种“基本功”。 【编辑:泾渭】, http://www.100md.com(肖惠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