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12年第8期
编号:12275228
农村老人养老之殇(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日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2年第8期
     时下,在豫西南农村有句顺口溜是反映老年生活境况的:“儿住瓦房孙住楼,老头老婆住村头儿;儿子烧煤孙烧气儿,老头老婆柴火棍儿;儿子压水孙抽水,老头老婆得抬水……”民谣声声透凄凉,由于儿孙不孝,几多农村老人,犹如风中残烛——

    凄凉的晚年

    杨文老人的感慨:

    杨文老人是内乡县赤眉镇王沟村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曾担任村民小组长并兼任村民事调解委员,一辈子不知处理过多少赡养纠纷案件。可是,到了老年却遭遇了同样的情形——前几年因为赡养问题,两个儿子推诿扯皮。前年,两个儿子不幸一块儿出车祸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已经让杨文老两口痛不欲生。然而,不料想,因为赡养爷爷奶奶的事,两个孙子商量不到一块儿,整天吵吵闹闹。2012年4月份,还闹上了法庭,搞得当了一辈子“民调委员”的杨文老人颜面尽失,不但在村里抬不起头来,而且为了索要法院判定的赡养费用(米面和药费等),不得不低声下气地求告两个孙子和孙媳妇。

    “这年头,有了儿子,咱就成了‘儿子’;有了孙子,咱就变成了‘孙子’。”面对笔者的采访,表情复杂的杨老无奈的自嘲和叹息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现在是,家有一老,如有一草。老人就是酱盘子,儿孙们都来蘸,酱蘸完了,盘子也就扔了。”

    张大爷的悲哀:

    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役负伤的退伍荣誉军人张大爷,2011年不小心摔了一跤,以致半身不遂,吃喝拉撒都需要家人伺候。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时间一长,儿子儿媳妇对张大爷的照顾不再那么用心了。到后来,张大爷被家人安置于一肮脏小屋内,饭菜也凉一顿热一顿。病榻上的张大爷整日泪水涟涟……

    2012年春节前后亲朋邻里忽然发觉张家儿子儿媳妇一改往日对张大爷的冷淡态度,一下子孝敬起来了。半年来不但照顾周到,而且整天生怕张大爷离开人世,大病小病都抓紧时间送张大爷去医院治疗。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镇民政所换了新的所长,善于做思想工作。春节前慰问时,所长对张大爷的儿子儿媳说:“老张每月生活补助可是一千五百多块钱啊,除了吃喝(吃药国家还报销一部分),起码还能剩下千儿八百块钱,一年下来是多少呢?一万多块哟,赶上你家种10亩薄地呢!你家养头猪每年才能挣多少钱呀?养老张比养头猪划算多了!老张简直是棵‘摇钱树’呢!你们要是不养,民政所可找人代养啦。”儿子媳妇算算账,觉得是这个理儿,故而改变了原来的做法……

    顺口溜里的养老之忧

    儿住瓦房孙住楼,老头老婆住村头儿。

    内乡县赤眉镇竹园村周全生老两口膝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这几年靠养猪致富,年收入10万元左右,二儿子的花生米加工生意也红红火火。他们在富裕之后都各自为自己的儿子盖起了小洋楼,可在养老问题上,却十分吝啬。刚开始是每人养一位老人,后来又嫌弃老人不中用,怎么办?后经多次做工作,兄弟两人出资在村头苹果园边上给老人盖了一间小棚屋,算是两位老人的安身之处。

    内乡县人大代表、县文明办主任张宛玉告诉笔者,如今,在一些村庄的边沿或偏僻之处的低矮小屋里,住的多是年迈的老人,这些老人并不是无儿无女户,但他们却不能与儿女们住在一起安度晚年。相反,那些无儿无女的“五保老人”,晚年过得比有儿有女的老人们要舒坦得多,因为随着这些年国家养老优惠政策的普及与推广,政府早已给独自在家的“五保老人”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而“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们则被接到乡镇政府的敬老院里安度晚年。

    儿子烧煤孙烧气儿,老头老婆柴火棍儿。

    杨庄村的胡老汉只有一个儿子,老两口对其爱如掌上明珠。辛苦大半辈子把儿子拉扯大了,使他成家立业。等儿子有了儿子,胡老汉老两口更是倍加疼爱,不顾年老体弱,又帮儿子把孙子拉扯大。寒来暑往,数番春秋,转眼又到了孙子成家立业的时候。可孙媳妇却提出不跟公公婆婆一块儿住,必须给他们小两口另建一处独院才肯嫁过来。怎么办?当初儿子结婚时,胡老汉为了让儿子住得宽敞,自己和老伴儿就搬出老宅,另选一处安身。这下孙子也要住单门独院,儿子只有搬出,占了胡老汉的住处,而胡老汉的简易住房不能再住,不得不再一次搬迁,在村边炕烟炉旁搭起一间简易住房。

    杨庄村村主任杨新民告诉笔者,原本想四世同堂的胡老汉,不得不与儿子、孙子分居异处。如今祖孙三代的生活状况迥异:孙子结婚后一日三餐烧的是液化气,儿子虽赶不上孙子,却一年到头烧煤球儿,唯独胡老汉老两口因丧失挣钱能力,无钱购煤更别说液化气了,只有每天起早贪黑背起箩筐拾柴烧。

    儿子压水孙抽水,老头老婆得抬水。

    胡杨村王大山老人,老两口今年七十多岁,生有一男两女,两个女儿出嫁后,儿子也成了家。前些年老两口既能下地劳动又能照看孙子,可以给儿子扛“半壁江山”,儿子就让两位老人跟自己在一起生活。随着时光的流逝,等到给孙子盖了上四下四的小洋楼并娶了孙媳妇后,老两口也到了人生的晚秋,成了只能吃不能干的“废物”,被儿子驱之门外,在村南路边的一块菜地里给老人盖起了两间小草房,让两位老人在此“安度晚年”。孙子吃水用的是抽水泵,电闸一推,清水哗哗流,用上了自来水;儿子虽然落后,但家中也有压水井。儿孙两代人唯独都不舍得给王大山老两口打口井,一对老人只好每天用一根棍儿和一只水桶,到邻舍抬水吃。

    内乡县人大代表、县人大法工委主任马跃华说,眼下一些年轻人,吃喝玩乐,穿金戴银,挥金如土,对父母却不尽孝道。他们对父母只做经济上的算计,一旦父母“油水”被榨干后,就视之如草介,弃之如敝履。

    退了不再显风光,老了还要儿女养。

    许忠义曾任村干部32年,前年退休了,退休金每月50多元,日子过得很紧巴,老许就试探着向子女们要点儿生活费。可是话刚出口,就被儿子儿媳们给呛了个满脸通红,“你是老党员,又是老支书,一辈子光知道给共产党干事儿,老了乡政府应该养活你哩,再说啦,你不是还有退休金吗?”

    据调查,其实不单单农村普通老人存在养老问题,即使农村的村干部们也大都有后顾之忧。

    内乡县人大代表、县人大农工委主任刘大伟告诉笔者: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基层干部量大面广。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习惯,人们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艰辛,多少有点漠然视之,对他们的苦衷,则不太理解。据内乡县灌涨镇人大调查,由于农村实行税费改革,村干部也是由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发放工资的,由于历史账太多太滥,好多已退休的村干部长年或数年领不到所谓的“退休金”,即使每个月发放50元左右的退休金,对于养老来说也是杯水车薪,使得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到老既无积蓄又无缘求助国家养老,子女们多生埋怨与嘲讽,致使他们晚境凄凉。, 百拇医药(许圣义 许昌浩 刘晓燕)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