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16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768464
待人处事要讲谦恭礼让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日 现代养生·上半月2016年第3期
     谦恭礼让是群体和谐所要求的重要德行。谦恭是一种待人处事的积极生活态度,是一种相信群体和他人的智慧和力量,是一种诚敬用事、永不满足的精神。古人把谦恭分为三类:有声明而不自满,叫做“鸣谦”;有功劳而不骄傲,叫做“劳谦”;施惠于人而不自居,叫做“撝(hui平声)谦”。谦恭是以对他人的尊敬为前提和内容的。古人说:“满招损,谦收益。”又说:“谦,德之柄也。”一个谦恭的人能够看到他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且,谦恭也是对他人和自己的尊重。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不敬人者,是不自敬也。”这些话确实道出了谦恭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价值。谦虚的外在表现就是礼让。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含义。在伦理道德方面,它指的是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以及各种待人接物的礼节仪式。礼让,也就是按照传统的礼节规定对人恭敬、谦让,以求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礼作为一种言行仪表仪式的规范体系,首先要求每个人要能自我克制,服从礼的要求,在仪表仪态上合乎规范,而能这样做才是待人礼让的前提。礼让是人际交往、沟通的必要条件。凡事礼让三分是文明人应有的素养。比如排队上车、买票,不争不抢,让老弱优先买票、上车;稍有不慎对别人造成了伤害,要及时道歉并赔偿损失,等等。只有这样才会使群体和谐与发展。所以,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孟子则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意思说,辞让是礼貌待人的基础和起点。

    我国古代,许多流芳百世的志士仁人都十分重视谦恭礼让。东汉末年名士孔融是孔子的20世孙,从小就牢记老祖宗孔子的教诲,识大体,通礼仪。孔融兄弟7人,他排行第六,年纪虽小,但是在弟兄之间处处礼让为先,从来不和兄弟们争长论短,大家都很喜欢他。在他4岁那年,有一天,友人送给孔家一筐酥梨,众兄弟一哄而上,争挑大个儿的梨吃,只有孔融站在一旁不去争抢,等兄弟们都拿着大梨高高兴兴地离开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