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19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260911
警惕这些药物易致骨质疏松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日 《现代养生·上半月》2019年第2期
    

    抗凝药 如华法林可拮抗维生素K,使骨钙素的羧化受抑制,减少骨钙沉积,抑制骨矿化,从而干扰骨代谢,导致骨质疏松症或骨折,尤其对于老年患者的影响明显,若长期服用风险更大。对于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应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预防骨质疏松。对于已出现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用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和甲状旁腺类似物治疗。再如普通肝素作为对某种酶反应较强的抑制剂,通过对酶系统的作用,增加骨胶原溶解,降低了骨胶原合成、维生素D的活性以及使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增多,最终可使甲状腺功能亢进而加速骨吸收、抑制骨形成等引发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药 如双膦酸盐类药物,是用于绝经期妇女防止或减慢骨质流失、减少骨质疏松引起骨折风險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此类药物包括唑来膦酸钠、帕米磷酸二钠、利塞膦酸钠、依班膦酸钠、阿仑膦酸钠等。但若用药不当,也可能引起骨质疏松和骨折。医学专家认为,服用双磷酸盐类骨质疏松症药物超过五年以上,可能增加转子下及骨干股骨骨折风险。这可能是因为骨骼自行重组的过程受到影响,从而阻碍了骨骼的修复。另外,地诺单抗是一种骨吸收抑制剂,可抑制破骨细胞活化并增加脊柱、髋骨、桡骨骨密度和骨强度,降低骨折风险。但是也可增加少数患者中不同寻常的股骨骨折风险。

    糖皮质激素类 如地塞米松、强的松、倍氯米松等,长期使用这类药物会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导致肠钙吸收降低,尿钙、磷的排泄增加,血清甲状腺激素升高以及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导致骨量丢失,引起骨质疏松。通常在使用激素数星期后开始出现骨量流失,连续使用一年后流失率可达5%~15%,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高达30%~50%。8%~18%的患者容易引起自发性骨折(即没有明显外伤史的骨折)。因此应避免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确实需长期应用时,应同时适当补偿钙剂、维生素D等药物进行预防。另外应注意观察是否有逐渐加重的腰背痛、关节痛或活动受限,如果与气候无关而与活动有关,则应及时就诊,调整激素的用法及用量。

    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甲状旁腺素与氟化物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药物。甲状旁腺素是体内主要的钙调节激素之一,短期以及间断性用药时能够刺激成骨细胞,促进蛋白质合成及骨骼、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促进骨发育,主要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单纯性甲状腺肿等。但倘若长期大量服用则会通过抑制成骨细胞活性、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分泌、影响钙磷代谢,导致骨丢失,引起骨质疏松。因此,不宜长期使用。而氟化物可以有效刺激成骨细胞,促进骨的形成,可治疗骨质疏松症。但是如果使用剂量过大,所含有氟的密度就会越高,对成骨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导致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几率就会变大,因此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质子泵抑制剂 如泰妥拉唑、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等,这类药物由于具有较强的抑酸作用,因此可以有效抑制小肠对钙的吸收。钙的吸收一旦受到抑制后,就会造成代偿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从而导致骨吸收加快,久之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可增加髋骨、腕骨及脊柱骨折的风险。尤其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以及儿童,对于质子泵抑制剂的清除率均偏低,若服用剂量较高或用药史超过1年以上,可抑制胃酸分泌,导致肠道钙离子吸收障碍,反馈性引起甲状旁腺激素、1,25双羟基维生素D3等分泌增加,以及促进溶骨,增加骨吸收,最终引起骨质疏松。因此,应谨慎选用质子泵抑制剂,不宜长期或大剂量服用。

    抗癫痫药 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是最常见的肝药酶诱导剂,这类药物可以通过诱导肝P450氧化酶加速甲状腺激素代谢,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此同时可以对抗甲状旁腺素引起的骨和肠道对钙的重吸收,势必会在不同程度造成骨代谢改变,促进骨质疏松的形成。另外,该类药物还可能通过促进维生素D的降解、减少钙离子的吸收、降低机体对甲状旁腺素的反应、导致维生素K与降钙素缺乏等,引起骨质疏松症,发生自发性骨折的几率较大。因此对于长期服用,甚至需要终生服用这类药物的患者,在开始服用3个月后,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服用维生素D或钙剂进行预防治疗。

    噻唑烷二酮类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为胰岛素增敏剂,主要用于治疗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2006 年新英格兰杂志报道,罗格列酮会增加患者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此后,多项研究显示该类药物能增加骨丢失、降低骨密度和骨质量。由其引起的骨质疏松常表现为全身骨骼受累,常见于上肢,累及肱骨和手部。主要因素可能与其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和骨形成有关,还可能与其影响芳香酶系统,减少雌激素合成,增加骨吸收,激动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等有关。

    除了以上药物可致骨质疏松外,抗结核药、强效利尿剂、环孢素A、锂制剂、芳香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含铝抗酸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等,也会引起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因此,患者用药时一定要谨遵医嘱,谨慎用药。若长期服用以上药物,应注意监测尿钙、血1,25-(OH)2D3、矿物质水平、骨密度等指标,或在医生、药师指导下服用钙剂、维生素D、降钙素、雌激素等药物,以防止骨质疏松。 (孟昭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