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下半月》 > 2011年第9期
编号:12131983
清香如荷 芳泽世人(4)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1年第9期
     清香如荷

    1994年10月22日,秋日的黄昏,一位穿着灰色两用衫的老奶奶走进了苏州市第十中学。市十中退休教师秦兆基回忆道:“她边走边问,穿过中心教学区,来到了学校的西花园。她环视了一下园内的景色:小山、亭子和耸立在水池之中的假山瑞云峰,似乎在温习什么,寻找什么。略微迟疑了一下,就沿着一条环绕中心草坪的道路,走过去,又走回来。在花园西北边的一座紫藤架旁停下来,端详着路旁一块摩崖石刻,弯下身子,伸出手去抚摸,辨认上面镌刻的文字。石刻盖上了些青苔,但字迹仍能依稀辨认得出。石块顶部的篆刻和后边的题款是:仁慈明敏壬申级训何泽慧篆……”经过一番交谈,大家弄清楚了这位老人就是这块石刻的篆额者何泽慧,振华女子中学——十中的前身壬申级的毕业生。壬申年,算一算,正是公元1932年。

    何泽慧老人这次是参加苏州市人民政府受赠网师园仪式而来的。 1940年,何泽慧的父亲何澄买下了网师园,解放初期网师园就献给国家了,但一直没有办手续,这次是补办。难得的机会,分散在国内外的何氏家人都来了,聚首于昔日的家园。网师园与苏州十中只有一河之隔,于是在仪式举行过之后,她一个人悄悄地来到了母校。“她只想以一个普通学生的身份,重温62年前的情景。”秦老师说。
, http://www.100md.com
    篆额的朱红色仿佛刚刚点上,花园里的煤屑环道也才铺好,立起未多久的紫藤架上紫藤花初绽……当年扎着两条大辫子的美少女,后来走过很多地方,师从众多世界级大师,也曾就读、工作在许多世界名校,然而她最难忘的却还是在振华女校的那段日子。1932年毕业前夕,她代表那一届学生篆书壬申级训,在西花园勒石纪念,要把学校传予的中华传统“仁义”、“慈爱”、“聪明”、“敏捷”等美德带向社会。再回母校时,她完成了对母校的承诺,完成得非常完美。

    那一次相遇,何先生与苏州市十中师生订下了百年之约:在2006年母校百年校庆的时候再回访母校。可惜的是,2006年10月,何泽慧因为跌坏了腿,行动不方便,没能践约。何泽慧为母校献上了自己的题词:“爱国奋进”。用的是楷书,遒劲有力,仍镌刻于石上,如今置放在西花园的东南面,与西北部的“仁慈明敏”的篆刻遥遥相应。从“仁慈明敏”到“爱国奋进”,这是一个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女学生的人生领悟,是她要告诉现在和将来的校友们要记住的话,也道出了她和这所普通中学的毕世情缘。
, 百拇医药
    今天苏州十中的实验楼,取名“泽慧楼”;南校区有一片“泽慧园”,都是以何泽慧的名字命名的。“闻道廊”上也有何泽慧的石像、石刻。“何泽慧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在她身上也集中体现了我们学校的文化精神,这就是‘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的精神。质朴大气就是浩然之气,是一种实而厚重、素而无华、纯情而不杂、真而简明的精神。真水无香就是要我们返璞归真,学做真人,不作假,淳朴一生。倾听天簌,就是倾听自然之声,要按照世界万物发展的规律而做人、办事,保持自然真诚之本性。”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柳袁照说。

    柳袁照至今无法忘记第一次去看望何泽慧时的情景。他事先与老人约好了见面时间,却因为出租车司机不认识路而迟到了半个多小时。当他急匆匆地赶到老人家楼下时,竟发现何泽慧拄着手杖,已在楼下等了半个小时。在老人家的书房门上,悬挂着一块小黑板,黑板上用粉笔写着一些生活琐事。老人告诉他,这是钱三强还在世时写下的。这让柳袁照很感动,“要知道那已是2005年,而钱先生是1992年逝世的”。

, http://www.100md.com     从2005年到2010年间,柳袁照和十中的老师们先后三次到北京看望何泽慧。2009年3月,柳袁照带着学校的20多位老师进京,开展“名校之旅”,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去拜访何泽慧等老校友。原先打算去三四位老师探望何泽慧,因为她家太小,书房只有五六平方米,容不下太多的人。可是,同行的青年骨干教师听说校长要去探望何先生,谁都不想错过这个珍贵的机会。

    “于是,我擅自主张,三四个人一组轮流上楼拜访何先生。那年她已经96岁高龄了,却早早地坐在书房里等我们。”柳袁照回忆,何泽慧静静地坐着,和大家一起回忆在母校的点点滴滴,还不忘叫上落在后面的腼腆的老师,坐到她前面,与她合影留念。

    低调人生

    何泽慧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是一个低调的老太太。

    她的低调源自她的淡泊名利——在筹建“两弹一星”团队时,人选名单里原本有何泽慧,但因为她是钱三强的家人,又是女性,最终与研究团队擦肩而过。但她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了“两弹一星”工程。氢弹研发时,一个重要的数据,便是她带人在实验室完成了验证。
, 百拇医药
    1994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大辞典》,可这部大辞典的第六集“物理学”部分,竟没有何泽慧的名字——她的传记出现在了书中最后。从编者的特别说明中,人们才知晓:“此篇传记虽早已约稿,但因何泽慧本人谦让不同意立传,后在本书编辑组一再要求和催促下,作者才着手撰写并于全书付印前交稿。因全书页码已定,不便插入相应学科,故补排在最后。”

    她的低调还源自她的淡定自若——在何泽慧身边工作过的人回忆说, 86岁时,何先生每周还要坚持几次到高能物理所上班。晚了就从食堂买几个包子、馒头带回去吃,渴了就喝点白开水。她家住在中关村,所里想派车接送,但她坚决不要,还是挤公共汽车。居家生活中,何先生也经常会一个人坐公交车去买菜。她就像一个普通老太太,让你感觉不到大科学家的派头。

    她的生活一丁点儿也不讲究,书桌上的镇纸是老人自己捡来的鹅卵石。在人们都开始用名牌武装到牙齿的时代,老人依旧提着一个人造革书包,那书包带子已经断了,用绳子系着,革裂开了,用针线缝了起来。她的衣服上还有补丁,脚穿老式解放鞋。女儿钱民协说:“我妈这一辈子不讲吃、不讲穿、不讲住,从来不计较什么条件。”
, http://www.100md.com
    她的低调更源自她的宠辱不惊——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1968年,由于“文革”何泽慧和钱三强被下放到陕西的一个干校。何泽慧负责敲钟,敲得很精准,时间甚至可以用来对表。钱三强认为在干校是浪费时间,很焦躁,何泽慧却很豁达:“着什么急,听天由命吧。”

    于是,我们不能不猜想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女科学家有着怎样强大的内心世界?成功人士在逆境中也难免“一声叹息”,在高位或顺风顺水的情况下,则常常会不自觉地傲视天下,目空一切,自己把身段架得很高,自然也就很难低调做人。尤其在时下这个追名逐利的浮夸年代——君不见,有些一向喜欢耍大牌、出风头的明星只有为了票房,才肯放下身段,比如偶尔也会谦恭有加地配合媒体宣传;而嫌贫爱富、高门槛的豪华饭店老板只是为了盈利才不得不放下身段,向低端消费者敞开一道门缝……为了自己获得更多利益或满足自己的虚荣才肯勉强作秀低调,这是俗人们的处世哲学。

    而对满头白发的何泽慧而言,放下身段,低调做人却是她内心自然而然的选择。星云大师曾言,所谓放下身段,其实是“要将傲慢、娇嗔、嫉妒、怨恨等不善的念头与不好的情绪,都要能放下”。

    什么样的人才能放下一切杂念?一位画家形容何泽慧:“她是一块纯白的玉,非常质朴。”不是吗?只有心底纯净的人,才能“放得下、提得起”;只有灵魂安放高处的人才能真正低调做人。

    2011年6月20日7时39分,何泽慧先生走完了她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7岁。她的生命光华,如清新的芳荷,润泽着这个时代与后人。, http://www.100md.com(欣悦)
上一页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