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下半月》 > 2013年第7期
编号:13157436
文学青年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1日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3年第7期
     曾几何时,标榜自己为文学青年的人按照今天的话来说,是很时尚的“达人”。比如一位青年工人,当他(她)在上下班的路上,其腋下必定会夹着一本《人民文学》、《当代》或者《诗刊》等文学期刊招摇过市,倘若和“文友”、“诗友”一起走路,也会旁若无人似的高谈阔论,大谈王蒙的“意识流”,北岛、舒婷的新诗创作风格。在上个世纪80年代,文学青年无疑是当时那个年代的精神贵族,是那样的高贵,那样的风雅,是那样的超凡脱俗……

    我记得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的苏北老家爱好文学的人有上千名,大家经常出席由县文化馆组织的文学活动,或诗歌创作朗诵会,或小说、戏剧培训班、讲座之类。我接触的文学青年,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急功近利型。我认识一位文友,和我年龄相仿。有一次我来到他的家里,和他畅谈文学。他意气风发地对我说:“我此生的最大梦想就是能够走向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诺贝尔文学奖的红地毯上,为中国争光!”我的这位文友这番大志,着实让我惊愕不已,要知道他只是在《宿迁影讯》(内部刊物)发表过几篇“火柴盒”和“豆腐块”,我想这距离诺贝尔文学奖也太遥远了吧。他还向我表示,原来的名字不用了,我很崇拜茅盾和巴金,我以后的笔名就叫车盾。

    又一天,我到他的家里去看望他,他的家在乡下,充满一派田园风光,一座三间瓦房和2间茅草房,院外是一畴畴稻田地。他给我一本《辽宁青年》杂志,用手指了指他的一篇故事所刊登的位置。在80年代,《辽宁青年》杂志是一本很畅销,发行量也很大的青年读物。他能在这本名牌刊物上发表文章,着实让我惊讶,也很羡慕,按照今天的网络语言则是羡慕、嫉妒、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