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下半月》 > 2014年第1期
编号:12675258
浅谈标本溶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1日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4年第1期
     【摘 要】标本溶血是指血液在采集、运送、保管和分离过程中,因红细胞破裂,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组分释放到血清或血浆中,导致血清中的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影响临床的诊断,甚至出现误诊等严重后果,因此标本溶血一直受到国内外医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引起标本溶血的因素较多且复杂,目前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做到完全避免标本溶血,但通过人为干预,从检验的起始阶段进行质控,分析原因,规范操作,可有效的减少标本溶血的产生,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及可靠性。

    【关键词】标本溶血;影响;措施

    随着临床检验设备的不断更新进步,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更倾向于各种辅助检查,检验作为指导临床的关键步骤,其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而要获得最能反映病情的真实结果首要一点就是需要有合格的检验标本。但在实际的临床操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不合格标本,比如最常见的标本溶血——它是指红细胞在体外破裂,大量细胞内的组分释放进入血清或血浆,导致测试样本出现特有的红色增加,使结果的准确性降低。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标本产生溶血的原因,溶血对多种检测项目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防范溶血产生有一定的研究与体会,现总结如下:

    1 标本溶血的原因

    (1)标本采集中的操作不当:1)抽血时止血带捆扎时间过长;2)穿刺点的消毒液未干就进行静脉穿刺;3)采血时进针不准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