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下半月》 > 2018年第2期
编号:13245303
浅谈《金匮要略》对眩晕病的诊治及运用举隅(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日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第2期
     【摘要】眩晕为现代人常见之证,尤其以老年人和伏案工作者多见,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金匮要略》对眩晕没有分类系统论述,而是零散分布于其他疾病的篇章中,现将其辩证论治情况总结。

    【关键词】《金匮要略》;眩晕;痰饮

    1 理论探讨

    1.1 阳虚水停,上泛清窍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中第16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第25条“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第30条“卒呕吐……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篇中第5条“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仲景多以心下多指代胃,此3条皆为胃中虚寒,不能化水,水饮上冲,则头目眩晕,第16条重用茯苓四两为君,《世补斋医书》言茯苓:“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茯苓为治痰饮要药,淡渗以利水,白术健脾胃而培土制水,使水归其道,津液得以输布,桂枝甘草汤治其气之上冲,使水饮随气而降。第25条水饮为患较重,泽泻: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此方加泽泻以增强涤痰祛水之力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