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下半月》 > 2018年第3期
编号:13313433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日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第3期
     【摘要】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后焦虑(PSA)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对于PSD及PASD的治疗也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文章对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在卒中后抑郁焦虑治疗方面的研究加以综述。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卒中后焦虑;中医;综述

    脑卒中即急性脑血管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包括血管腔闭塞、血管破裂、血管壁损伤或血液成分异常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后焦虑(PSA)属于卒中后情感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卒中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除了会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外,更重要的是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的心境体验和躯体功能障碍,从而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自杀率,因此对于PSD及PAS的治疗也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现将近年来中西医在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方面的研究进行如下整理。

    1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卒中后抑郁焦虑属“中风”、“郁证”范畴,中风病的病因与内伤积损、情志过极、饮食不节、体肥痰盛等有关。其基本病机为风阳上扰、直冲犯脑,致使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中医典籍上没有“焦虑”这一病症,《内经》记有“五郁”及其治疗法则,“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张仲景所著《金匿要略》中记载了百合病、妇人脏躁证及被后世称为“梅核气”的“咽中如有炙脔证”,初步确立了郁病的雏型。至元代《丹溪心法》又丰富了该病的内容,且提出了“六郁学说”,即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并认为六郁相互为因,以气郁为首,重要病理因素是气、血的郁滞。对于PSD和PSA的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现代各个医家也有不同的见解。袁磊等认为PSD的发病演变规律过程与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是其核心病机。刘泰等认为肾精亏损是卒中后抑郁其发病基础,肝气郁结则是其发病的根源。李继安等认为正气亏虚,痰瘀互结是PSD的病理基础。对于PSA的病因病机,解珍珍提出卒中后焦虑是在中风的病机基础之上,由于风、痰、火、瘀交结,致使气血瘀滞化热,肝失条达,神明失静,而出现焦虑。张镝提出胆腑失用,胃气上逆,水谷不化,则痰热内生,气机逆乱,使胆失决断所致。

    2现代医学的认识

    PSD是卒中后情感障碍中发病率最高的,有调查研究显示,目前PSD的发生率为30%~50%,而PSA仅次于PSD位居第二,发生率为26.9%~28%。有研究者认为左侧额叶调节和产生积极情绪趋向行为,而右侧额叶调节和产生消极情绪和躲避行为。额叶脑电不对称性的模式可能是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状态的方法,有单药的应用,如三环类抗焦虑抑郁药(TCAs)、四环类抗焦虑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临床常见的有帕罗西汀、西酞普兰、舍曲林等,也有临床观察研究发现艾司西酞普兰可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也有两种西药联合使用,蔡玲伟采用短疗程喹硫平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可以减少单用氟西汀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一过性焦虑。还有更多的中西药联合治疗方面的研究,以提高临床疗效,减轻药物副作用。闫翌君等则采用舍曲林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卒中后老年抑郁及焦虑。文永霞等采用血府逐瘀丸与参芪五味子联合舍曲林治疗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结果显示血府逐瘀丸与参芪五味子联合舍曲林治疗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舍曲林,且安全性更高。武钟毅等通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状态的临床研究发现其对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状态不仅具有治疗作用,且起效较快、药物安全、副作用少。赵景安使用振源胶囊联合黛力新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振源胶囊联合黛力新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程琼应用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疗效显著。

    4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多以心理干预治疗为主,对于不能完全接受药物治疗或者单纯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的患者,这时就需要辅以心理干预治疗。此外,还有采用神经反馈技术,通过对脑电参数的适应性训练,从而改善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的情绪症状的方法进行治疗。而马将等研究发现α波音乐可明显改善脑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以及认知功能,尤其是記忆力和注意力。吴梅等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选取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进行集体康复训练,每周6d,每次训练时间为40min,包括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本体感觉、平衡和日常生活能力等五大方面的康复。研究发现集体康复训练对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身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具有显著作用。还有研究表明,利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治疗方法刺激患者额叶部位,可明显缓解脑卒中后出现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焦虑程度。纪裕伟等研究发现在西医常规药物康复治疗及中医通络熄风、活血安神、清热开郁的基础上增加情志疏导、情感宣泄、移情与借情、情志相胜法等情志调摄法治疗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效果显著。

    5综合治疗

    段君毅等研究发现针刺十三鬼穴联合口服舍曲林,对于改善卒中后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疗效显著,单纯使用针刺与口服舍曲林之间的疗效并无显著差异。连晓玲则采用益气健脾方结合灸法治疗脑卒中后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结果显示在对脑卒中后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取益气健脾方结合灸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李高峰等研究发现西酞普兰具有降低机体对去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摄取等作用,配合认知行为干预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者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效果,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6结语

    我国每年约有150~200万的新发脑卒中病人,年脑卒中死亡率达到(58~142)/10万人。而卒中后致残率较高,躯体功能康复过程时间长、费用高,还要承担着来自家庭与社会的负担,因此极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两种情绪也会互相作用,对卒中后躯体及心理康复造成不良的影响。随着各项卒中后情绪障碍研究的深入,卒中后抑郁与焦虑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对于卒中后抑郁焦虑的治疗方面的研究也等待着我们继续进行。

    (通讯作者:郭增元), http://www.100md.com(葛红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