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下半月》 > 2018年第3期
编号:13313440
隔姜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日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第3期
     【摘要】目的:观察隔姜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慢性盆腔炎纳入标准的病例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予隔姜灸配合中药灌肠,对照组仅予中药灌肠。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77.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隔姜灸配合中药灌肠可有效改善慢性盆腔炎,临床症状,对促进盆腔积液的吸收,散结包块,松解输卵管条索结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隔姜灸;中药灌肠;临床研究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归入“产后发热”、“妇人腹痛”、“带下病”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的一种慢性炎症,其多发于育龄期女性,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下腹部疼痛或刺痛,劳累或性交后加重,发热,带下增多且质稠或腥臭,腰骶酸痛、肛门坠胀。妇检:子宫常多后倾后屈位,压痛,活动受限;宫体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或触及囊性肿块,压痛。盆腔炎的主要致病原因为感染所致,如流产、宫内上环以及分娩、宫腔内手术消毒不严、经期房事不节等因素。目前治疗盆腔炎的方法较多,如中药的内服外用,抗菌消炎药的内服或静脉滴注,以及各种理疗等,但这些方法皆不尽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来院就诊,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隔姜灸配合中药灌肠,对照组只给予中药灌肠。年龄18~49岁,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分布症状体征评分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评分情况比较(见表1)。

    1.2纳入标准

    (1)符合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

    (2)年龄18~49岁;

    (3)自愿参加本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1)妊娠、哺乳期妇女或近期准备妊娠妇女;

    (2)盆腔B超发现生殖器官有明显器质性改变及有阑尾炎、盆腔结核、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腺肌瘤、急性宫颈炎、卵巢包块直径大于6cm等疾病者;

    (3)有严重内科疾病,恶性肿瘤及精神病患不能合作者;

    (4)不符合本实验年龄要求者;

    (5)对治疗药物过敏者;

    (6)不能完成治疗计划者。

    1.4评分标准

    (1)下腹部疼痛或刺痛:1分为轻微,时有时无;2分为明显,休息后止;3分为持续存在休息后无缓解。

    (2)腰骶酸痛,肛门坠胀:1分为轻微、时有时无;2分为明显,休息后止;3分为持续存在,休息后无缓解。

    (3)白带:1分为白带偏多淡黄;2分为白带多偏黄或黄绿如脓;3分为白带多质稠如豆渣凝乳或腥臭。

    (4)盆腔包块:1分为包块直径小于1cm:2分为包块直径1cm~3cm:3分为包块直径3cm~6cm;

    (5)盆腔积液1分为积液1cm以下;2分为积液1cm~3cm:3分为积液3cm~6cm;

    (6)子宫活动轻度受限为1分;中度活动受限为2分;重度及冰冻样骨盆为3分;

    (7)输卵管一侧呈条索状为1分;两侧都呈条索状为2分;

    (8)子宫一侧片状增厚为1分;两侧都呈片状增厚为2分。

    2治疗方法

    2.1观察组

    采用隔姜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

    自制艾柱:取艾绒、肉桂100g、干姜100g、木香100g、香附100g、延胡索100g、蒲黄100g、独活100g、莪术100g、白芷100g、苍术100g、没药100g、乳香100g、雄黄30g、细辛20、小茴香20、川椒20g等。诸药打成粉末与艾绒混匀制成艾柱。

    隔姜灸:将鲜生姜切成厚约0.4cm片,用针扎孔数个,置施灸穴位上,然后将自制的艾柱点燃放在姜片中心施灸,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先灸阳六穴(上髎、次髎、白环俞、肾俞、命门、腰阳关),再灸阴六穴(带脉、中极、子宫、气海、关元、曲骨),以上诸穴每穴灸3~5壮,再配合体六针(膈俞、太溪、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维道),灸、针皆为1

    中药灌肠:取紫花地丁12克、野菊花15克、败酱草30克、红藤30克、白花蛇舌草20克、赤芍12克、延胡索10克、川黄柏9丹参10克、蒲公英30、牡丹皮12克、鸭跖草10克用水浸泡30分钟,再浓煎成120ml药液,然后取浓煎液保留灌肠,1次/d,10d/疗程。

    2.2对照组

    采用单一的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3结果

    3.1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慢性盆腔炎疗效标准。

    (1)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妇科检查恢复正常,积分为0分;

    (2)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降低2/3以上;

    (3)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体征减轻,妇科检查炎性包块缩小,子宫附件的粘连及压痛减轻,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降低1/3以上;

    (4)无效:治疗后无改善。

    3.2疗效评定结果

    结果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作为显著性检验标准。两组患者均于两个疗程治疗后,按上述标准进行疗效评定,观察组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有效率77.2%,经X2检验,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3.3两组症状、体征评分结果

    观察组在下腹痛、腰骶痛、输卵管条索、子宫片状增厚、白带、盆腔包块、盆腔积液、子宫活动度等8项指标自身积分差值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P<0.01),说明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体症上优于对照组(见表3)。

    4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不孕症、异位妊娠高发的首位因素,现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中所选灌肠药物以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破血行瘀,通经止痛中药为主。其中,延胡索辛散温通,活血行气止痛,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首要良药。蒲公英、鸭跖草还兼有利湿通淋的作用。带脉为足少阳、带脉二经交会穴,是带脉经气所过之处,可协调冲任,有调理下焦、调经血、止带下。子宫为经外奇穴,善治盆腔炎,月经不调,有调经补宫之功。关元是任脉经穴,又是足三阴经交会之处,具有补精益血、扶正之功,对于治疗与免疫相关的妇科病有着积极的疗效。白环俞属足太阳经,可调下焦之气,肾阴亏虚、肾阳不足者加肾俞、太溪、命门以补肾培元、调节阴阳。次髎在腰骶部,临近痛经部位,与督脉、足少阴经和肾关系密切,取次髎以调理冲任,壮腰补肾,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调经止痛。令冲任之脉畅通,气血旺盛,通行无滞。中极为任脉经穴,通于胞宫,与带脉合用,可调理冲任、理气活血、化浊止带。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有健脾胃、益肝肾、理气血、祛湿热之功。膈俞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效。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可疏导湿热下行,气海为任脉穴,补任脉而化湿浊,足三里不仅具有健脾胃以补后天之本,益气血之源的功效,还具有泻下焦湿热之法。上髎、白环俞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泻之清下焦湿热。腰阳关穴近小腹部,治疗月经不调。命门属督脉,位于两肾之间,具有壮命门火的作用,对肾阳不足者效果極佳,以上诸穴合用,互补性强,可强身健体,鼓舞正气,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与中药灌肠配合使用更极大提高了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百拇医药(苗同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