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下半月》 > 2018年第3期
编号:13313496
糖尿病冬季养生保健(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日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第3期
     【摘要】糖尿病是常见病症,在世界范围内都成高发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据相关统计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3.5亿以上,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趋向于西方化,肥胖人数越来越多,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而糖尿病的病程是很漫长的,是慢性病,因此需要从生活之中进行控制。健康的生活方式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粗略分析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等疾病基本问题,以及着重针对糖尿病冬季养生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管理;冬季养生;保健

    1糖尿病的简单认识

    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如果控制不理想,长期进行下去将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在中医称之为消渴症。

    1.1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急症,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致。在糖尿病后期长伴随多系统损害,如眼,肾,心血管系统等,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器官功能衰竭。中医称之为消渴症。

    1.2糖尿病西医发病的原因

    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研究透彻,其机制相当复杂。由于其有不同的分型,不同分型的病因也不尽相同,并且其病因千变万化,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即使同一分型,其病因也不尽相同。目前研究仅仅存在表面阶段,仅仅可以确定环境和遗传对糖尿病的发病有一定影响。导致糖尿病发病最主要的是胰岛素水平异常或者胰岛素作用異常。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合成和分泌,它对各个组织器官的作用是以血液为载体的,胰岛素到达靶器官或靶细胞,在靶器官上有特异性受体,进而胰岛素与之结合发挥生理作用。

    1.3糖尿病中医学病因及病机

    中医学对糖尿病的病因研究相对深入。

    (1)饮食不节。如今人类的饮食多为肥甘油腻,饮酒过多等,这些对脾胃都会造成很大损害,而脾主运化,胃主腐熟水谷,主通降。脾胃失调,则胃失通降,积热内蕴,伤害津液,因此表现为消渴。

    (2)情志失调。现代人类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愈发激烈,人们的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焦虑过度,在中医看来导致气机郁结,不能发散,长期积郁于体内,久而久之化为内火,肺胃津液亏损,因此表现为消渴。

    (3)体虚劳损。若一个人天生体弱多病,禀赋不足,则机体各方面机能亏虚,五脏不能各司其职,则易患此病。或者房事过度,损耗阴精,导致肾阴虚,肾五行属水,致使肺胃内火滋生,从而引发消渴。

    (4)在糖尿病病变过程中,五脏均可伤及,尤以肺胃肾为著,肺为人体水上之源,若燥热伤及肺,则肺功能失常,不可司其职,水液向下行及肾,故出现尿频症状。胃受纳腐熟五谷,若燥热过盛,胃失其职,损耗胃阴,则出现多食症状。肾属水,若肾被燥热所伤,则水气失调,所以出现多尿症状。肺肾胃三者虽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又相互影响,三者亏损常同时存在,因此,糖尿病患者症状常常是多饮,多食,多尿同时存在。

    1.4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主要靠生活中的调理,通过健康教育以及合理的养生保健进行控制等。若忽视平时的生活管理,病情逐步发展,将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1)微血管病变。微血管遍布全身,若控制不理想,将累计全身各个组织,其中以糖尿病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眼底出血最重。

    (2)大血管病变。体重超过成年人标准过多,血压长期居高不下或者控制不平稳,血脂异常等在糖尿病患病人群中有很高的发病率。而这些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因,因此导致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也较高,若不及时进行控制或者控制不理想,进展很快。全身的大血管比如脑血管,主动脉,冠状动脉等易发生病变,引起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3)神经系统病变。由于大血管,微血管,自身代谢异常及免疫力异常等因素,糖尿病并发症可累及神经系统各个部分,在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严重的高渗高血糖综合症,以及脑卒中,痴呆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病变。周围神经系统则可出现手足感觉异常,神经性关节病,自主神经病变则多累计胃肠,泌尿生殖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等。出现腹泻便秘,心电图异常以及排尿排便反射异常等。

    (4)糖尿病足,为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常出自按足部畸形,严重者甚至足部坏疽,常导致截肢。

    2糖尿病冬季养生保健措施

    糖尿病主要治疗不在药物治疗,而是生活方式管理,冬季养生保健的最终目的在于改善高血糖状态,消除症状,预防严重的并发症,减缓并发症的进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进行一般的劳动,降低患者死亡率。

    2.1调整生活习惯,早睡晚起,少行房事

    冬季养生应注重睡眠规律,冬季养生适合早睡晚起。同时少行房事,储藏精气。春夏秋冬四季对应生长化收藏,冬即一年四季的终点,自然界万物皆隐匿,生物的代谢活动均减缓,此时,若过多耗费精气则精气不足,肾藏亏虚,使得内热滋生,以致消渴。因此,人们必须顺应四季变化规律,养精蓄锐,早睡晚起,减少身体损耗。中医学认为,睡眠是补充人体精力的绝佳方式,早睡可以使人体得到充足的修养机会,人们工作一天所消耗的精力在睡眠中可以充分恢复。同时,房事过度,肾精损耗,肾气阴虚,也易导致阴阳失调,虚火内生,从而引发消渴症。节制性生活可使精气蕴藏,固本培元,从而预防疾病,提升自身免疫力,从而可以抵抗疾病的入侵。2.2滋养阴气,调补肾气

    冬季万物收藏,阴阳之中阴气占于上风,阳气潜伏,阴气散发。从明代著作《遵生八笺》中对冬季养生的观点,可知冬至以后,阳气虚微,在下不可动泄。冬季由于气候寒冷,机体为了适应外界寒冷的环境变化,会做出一系列的代偿措施,比如减慢代谢,增加产热,在这些应变措施中,由于会释放一些升糖激素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用来增加产热和满足机体能量需求,因此血糖会升高。正常人体胰岛功能正常,胰岛素释放和作用和这些升血糖激素通过调节会保持平衡状态。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功能障碍导致平衡被打破,血糖大幅升高。因此冬季对于血糖的控制对于维持平稳血糖至关重要。中医学认为,四季中冬季属水,正好对应肾脏,而糖尿病本质是肾脏功能不调导致肺胃等其他脏腑不司其职,因此,维持平稳血糖的关键是滋肾养阴。, 百拇医药(雷存)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