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下半月》 > 2018年第12期
编号:13333292
门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1日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第12期
     【摘要】目的:对人性化护理服务在门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136例门诊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方面,护理后两组患者各指标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明显降低(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就诊、抽血、注射、换药等门诊就医流程等候时间方面,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5.59%,对照组为76.4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在门诊护理中应用,对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有明显作用,节约了患者就医时间,护理满意度较高,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门诊护理;效果

    作为医疗服务提供的重要场所,医院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对医院医疗水平、品牌形象均有直接的影响。但由于门诊疾病类型比较复杂、人员流动性大、患者差异性大等因素存在,所以护理工作开展的难度也相应较大。尤其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对护理服务质量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门诊护理工作在护理服务模式方面应进行优化,注重护理质量的提升[1]。作为新型护理模式的一种,人性化护理将患者作为中心,注重患者的主管感受,尊重患者的隐私、情感及人格,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本次研究对本院136例门诊患者进行研究,对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136例门诊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中,男性39例,女性29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2岁,平均(39.4±6.7)岁,病程最短ld,最长6d,平均(2.4±0.6)d;疾病类型:16例心血管疾病、15例呼吸系统疾病、13例消化系统疾病、12例泌尿系统疾病、9例神经系统疾病、其它3例。观察组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1岁,平均(39.1±6.6)岁,病程最短ld,最长Sd,平均(2.2±0.4)d;疾病类型:17例心血管疾病、14例呼吸系统疾病、13例消化系统疾病、13例泌尿系统疾病、8例神经系统疾病、其它3例。本次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所有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排除阿尔兹海默症者、视听障碍者、肝性脑病者、精神疾病者及不配合治疗者。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就诊期间给予常规门诊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人性化护理应用,具体措施如下:①转变护理服务观念。对门诊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对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思想及内涵进行深入了解,从自身做起,对护理服务理念进行转变。在护理服务中,医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保证患者能够以舒心、放心的心态就诊,改善护患关系,树立良好的医护形象[2]。②环境护理。保证门诊就诊环境优越,合理控制温度及湿度,室内光线保持充足,环境卫生整洁,在适当位置摆放有绿化植物,对室内环境进行美化。③优化就诊流程。门诊护理人员配置合理、科学,排班弹性有序,对就诊流程进行优化,对就诊患者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接待,引导患者就诊,使就诊等候时间缩短。对病情危重、体弱及老年患者,全程给予陪同就诊,且提供优先就诊服务[3]。患者在等候就诊期间,护理人员将保健手册发放给患者,对健康知识进行宣传普及,使患者的保健意识得到加强。④强化培训。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技能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培训,使其在综合素质、护理技术方面不断提高,确保在为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期间,能够保证护理工作高效、高质量的完成,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⑤心理护理。患者因病入院就诊,受疾病及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等因素影响,可能在心理上出现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且因就诊等候时间过长等原因,进一步可能增加患者紧张心理[4]。所以,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尤其对已经出现负性情绪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便于就诊的顺利进行。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心理情绪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对比,各量表评分均为分值越高表示负性情绪越严重;对两组患者就诊、抽血、注射及换药等候时间进行统计对比;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分,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对比,问卷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0分及以上)、满意(70~89分)、不满意(69分以下),护理满意度一(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xl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明显降低(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就医等候时间对比

    在就诊、抽血、注射、换药等就医流程等候时间方面,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5.59%,对照组为76.4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当前,随着医学护理服务技术的发展,各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中,以患者为中心,将个性化、整体化、创新化的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对患者的隐私、尊严给予充分尊重。在门诊护理中应用,对就诊流程进行优化,使患者就诊、治疗时间大幅缩减[5]。人性化护理服务开展中,要求护理人员主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对自身护理技术、职业素养不断进行提升,加强责任意识,能够熟练操作各项护理操作技术,护理中注重改善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取得信任,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通过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观察组护理后患者负性情绪较护理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在就医时间方面,观察组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达到95.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显著(P<0.05),提示人性化护理服务在门诊护理中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在门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护理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较高,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丽宏,金娅芳,郭彩霞,等,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3):143—144.

    [2]张静,王建,开展人性化服务,提高患者对门诊护理的满意度[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 (29): 111+119.

    [3]张燕,基于人性化管理的门诊护理管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 (54):218.

    [4]余巧灵,人性化管理在门诊护士管理中的应用对护士工作积极性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 (12):99-100.

    [5]朱炕康,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程对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 (12):184-185., 百拇医药(隋永丽 孙敏)